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符号说明 | 第15-16页 |
综述 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 第16-35页 |
1 H5N1亚型HPAI分布 | 第16-20页 |
1.1 全球H5N1亚型HPAI分布 | 第16-17页 |
1.2 亚洲H5N1亚型HPAI分布 | 第17-20页 |
2 宿主 | 第20-22页 |
2.1 家禽和野禽 | 第20-21页 |
2.2 人和哺乳动物 | 第21-22页 |
3 分子流行病学 | 第22-24页 |
4 发生与传播 | 第24-26页 |
4.1 病毒 | 第24页 |
4.2 风险因素 | 第24-26页 |
4.2.1 长距离传播 | 第25-26页 |
4.2.2 场/群间的传播 | 第26页 |
5 防控 | 第26-28页 |
5.1 免疫 | 第26-27页 |
5.2 生物安全 | 第27页 |
5.3 检疫监管 | 第27-28页 |
5.4 活禽市场 | 第28页 |
5.5 扑杀与补偿 | 第28页 |
5.6 其他 | 第28页 |
6 讨论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5页 |
第一章 基于GIS技术的中国大陆地区H5N1亚型HPAI流行特征研究 | 第35-5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1.1 数据来源 | 第35页 |
1.2 病例定义 | 第35-36页 |
1.3 数据分析 | 第36页 |
2 结果 | 第36-47页 |
2.1 描述性分析 | 第36-45页 |
2.1.1 禽群分布 | 第36-38页 |
2.1.2 空间分布 | 第38-39页 |
2.1.3 时间分布 | 第39-41页 |
2.1.4 疫情分布与家禽养殖分布分析 | 第41-42页 |
2.1.5 疫情分布与环境分析 | 第42-44页 |
2.1.6 疫情报告与家禽流行病学调查监测数据分析 | 第44-45页 |
2.2 推断性分析 | 第45-47页 |
2.2.1 H5N1亚型HPAI随时间的发病趋势变化 | 第45-46页 |
2.2.2 长江、黄河水系与H5N1亚型HPAI关联性分析 | 第46-47页 |
3 讨论 | 第47-48页 |
4 小结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第二章 2006-2012年我国部分H5N1亚型HPAIV血凝素遗传进化分析 | 第51-62页 |
1 材料方法 | 第51-53页 |
1.1 材料 | 第51-52页 |
1.1.1 病毒 | 第51页 |
1.1.2 鸡胚、血清、SPF鸡红细胞 | 第51页 |
1.1.3 主要试剂 | 第51-52页 |
1.1.4 仪器 | 第52页 |
1.1.5 软件 | 第52页 |
1.2 方法 | 第52-53页 |
1.2.1 样品采集与运输 | 第52页 |
1.2.2 病毒分离 | 第52页 |
1.2.3 引物 | 第52页 |
1.2.4 病毒提取与RT-PCR | 第52页 |
1.2.5 cDNA的合成 | 第52-53页 |
1.2.6 HA基因的扩增 | 第53页 |
1.2.7 PCR产物的鉴定与序列测定 | 第53页 |
1.2.8 基因序列的遗传进化分析 | 第53页 |
2 结果 | 第53-59页 |
2.1 病毒亚型的鉴定结果 | 第53页 |
2.2 H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 | 第53-54页 |
2.3 不同宿主H5N1病毒HA基因分布 | 第54-55页 |
2.4 不同时期H5N1病毒HA基因分布 | 第55-56页 |
2.5 不同地域H5N1病毒HA基因分布 | 第56-57页 |
2.6 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57-59页 |
2.6.1 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57-59页 |
2.6.2 糖基化位点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59页 |
2.6.3 受体结合位点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59页 |
3 讨论 | 第59-60页 |
4 小结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2页 |
第三章 中国大陆地区易感家禽卫生状况及HPAI潜在风险研究 | 第62-7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2-63页 |
1.1 数据来源 | 第62页 |
1.2 定义 | 第62-63页 |
1.2.1 家禽养殖模式分类 | 第62-63页 |
1.2.2 活禽市场卫生状况分类 | 第63页 |
1.3 抽样与调查 | 第63页 |
1.4 数据分析 | 第63页 |
2 结果 | 第63-68页 |
2.1 家禽饲养量变化情况 | 第63-64页 |
2.2 家禽区域分布特征 | 第64-65页 |
2.3 家禽饲养规模化程度 | 第65页 |
2.4 家禽养殖生物安全分析 | 第65-67页 |
2.4.1 规模化程度 | 第65-66页 |
2.4.2 养禽场防疫能力 | 第66-67页 |
2.5 活禽交易及市场卫生状况分析 | 第67-68页 |
3 讨论 | 第68-70页 |
4 小结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第四章 家禽养殖场户禽流感发病风险因素的Meta分析 | 第73-8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3-75页 |
1.1 文献检索 | 第73页 |
1.2 文献筛选 | 第73-74页 |
1.2.1 纳入标准 | 第73-74页 |
1.2.2 排除标准 | 第74页 |
1.3 数据提取 | 第74页 |
1.4 统计分析 | 第74-75页 |
2 结果 | 第75-79页 |
2.1 纳入文献概况 | 第75页 |
2.2 Meta分析结果 | 第75页 |
2.3 敏感性分析 | 第75-79页 |
2.3.1 固定、随机效应双重分析 | 第75-76页 |
2.3.2 分层分析 | 第76-79页 |
2.3.3 发表偏倚识别 | 第79页 |
3 讨论 | 第79-81页 |
3.1 文献的质量评价 | 第79页 |
3.2 Meta分析的结果 | 第79-80页 |
3.3 局限性 | 第80-81页 |
4 小结 | 第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第五章 安徽、云南等6省份养殖场户H5N1亚型HPAI风险因素研究 | 第83-9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3-84页 |
1.1 病例定义和对照选择 | 第83-84页 |
1.2 抽样设计 | 第84页 |
1.3 问卷设计和现场调查 | 第84页 |
1.4 数据采集和样品检测 | 第84页 |
1.5 数据分析 | 第84页 |
2 结果 | 第84-91页 |
2.1 研究群特性 | 第84-85页 |
2.2 检测结果 | 第85页 |
2.3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85-86页 |
2.4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86-91页 |
3 讨论 | 第91-92页 |
4 小结 | 第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4页 |
第六章 中国大陆地区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策略评估与改进研究 | 第94-10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94-95页 |
1.1 数据来源 | 第94页 |
1.2 方法 | 第94-95页 |
2 结果 | 第95-102页 |
2.1 2004-2013年HPAI防治策略 | 第95-100页 |
2.2 HPAI主要防治措施 | 第100-101页 |
2.3 评估结果 | 第101-102页 |
2.3.1 预防与应急准备 | 第101页 |
2.3.2 应急处置 | 第101-102页 |
2.3.3 家禽生产恢复与促进 | 第102页 |
3 讨论 | 第102-104页 |
4 小结与建议 | 第104-106页 |
4.1 技术路线调整 | 第104页 |
4.2 防治措施调整 | 第104-105页 |
4.3 充分考虑阻碍因素 | 第105-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08页 |
全文结论 | 第108-109页 |
附件1 项目县小规模养禽场和散养户调查问卷 | 第109-113页 |
附件2 养殖场(户、村)HPAI风险调查问卷 | 第113-115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16-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