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便携仪器接口设计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安排 | 第12页 |
1.4 本论文的关键技术 | 第12-13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3-15页 |
2 嵌入式便携仪器总体设计方案 | 第15-23页 |
2.1 方案需求分析 | 第15-16页 |
2.2 嵌入式硬件开发平台介绍 | 第16-18页 |
2.2.1 嵌入式处理器介绍 | 第16页 |
2.2.2 ARM微处理器的选型 | 第16-17页 |
2.2.3 嵌入式硬件平台架构 | 第17-18页 |
2.2.4 宿主机硬件开发环境介绍 | 第18页 |
2.3 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介绍 | 第18-21页 |
2.3.1 嵌入式Linux系统介绍 | 第18-19页 |
2.3.2 BootLoader的选择 | 第19页 |
2.3.3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择 | 第19-20页 |
2.3.4 嵌入式软件开发环境介绍 | 第20-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3 嵌入式便携仪器硬件接口电路设计 | 第23-35页 |
3.1 硬件平台资源框图 | 第23-24页 |
3.1.1 核心板资源框图 | 第23页 |
3.1.2 底板资源框图 | 第23-24页 |
3.2 I/O接口连接方式以及核心板接口电路介绍 | 第24-25页 |
3.2.1 I/O接口连接方式 | 第24页 |
3.2.2 核心板接口电路介绍 | 第24-25页 |
3.3 底板接口电路设计 | 第25-32页 |
3.3.1 核心板和底板接口电路设计 | 第25-26页 |
3.3.2 以太网辅助接口电路设计 | 第26-27页 |
3.3.3 LCD液晶显示屏接口电路设计 | 第27页 |
3.3.4 UART接口电路设计 | 第27-28页 |
3.3.5 USB接口电路设计 | 第28-29页 |
3.3.6 RTC接口电路设计 | 第29-30页 |
3.3.7 JTAG接口电路设计 | 第30页 |
3.3.8 外部设备模块电源接口电路设计 | 第30-32页 |
3.4 部分电路板模块接口实物图 | 第32-3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4 嵌入式便携仪器软件平台环境搭建 | 第35-55页 |
4.1 Linux系统和内核分析 | 第35-37页 |
4.1.1 Linux系统分析 | 第35-36页 |
4.1.2 Linux内核分析 | 第36-37页 |
4.2 BootLoder移植 | 第37-41页 |
4.2.1 BootLoader详解 | 第37-39页 |
4.2.2 Uboot介绍 | 第39页 |
4.2.3 Uboot裁剪与移植 | 第39-41页 |
4.3 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移植 | 第41-48页 |
4.3.1 Linux详解 | 第41-43页 |
4.3.2 Linux裁剪与移植 | 第43-48页 |
4.4 创建根文件系统 | 第48-52页 |
4.4.1 根文件系统的结构 | 第48-49页 |
4.4.2 网络文件系统搭建 | 第49-50页 |
4.4.3 根文件系统制作 | 第50-52页 |
4.5 系统启动测试分析 | 第52-53页 |
4.5.1 Uboot启动信息分析 | 第52-53页 |
4.5.2 Kernel启动信息分析 | 第5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5 嵌入式便携仪器设备接口驱动设计 | 第55-71页 |
5.1 Linux设备驱动简介 | 第55-56页 |
5.1.1 Linux设备驱动分类及其关系 | 第55页 |
5.1.2 字符设备驱动详解 | 第55-56页 |
5.2 基于I2C总线的RTC接口驱动程序设计 | 第56-64页 |
5.2.1 设计背景介绍 | 第56-57页 |
5.2.2 软硬件开发平台 | 第57页 |
5.2.3 Linux的I2C体系结构分析 | 第57-59页 |
5.2.4 RTC驱动设计与实现 | 第59-63页 |
5.2.5 RTC时钟测试 | 第63-64页 |
5.3 基于USB总线的微型打印机接口驱动设计 | 第64-69页 |
5.3.1 设计背景介绍 | 第64-65页 |
5.3.2 Linux的USB驱动分析 | 第65-66页 |
5.3.3 USB微型打印机资源介绍 | 第66-67页 |
5.3.4 USB打印机接口驱动实现 | 第67-69页 |
5.3.5 打印机功能测试 | 第69页 |
5.4 样机展示 | 第69-7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1-73页 |
1 全文总结 | 第71-72页 |
2 研究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含录用)文章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