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大气科学(气象学)论文--气候学论文--气候变化、历史气候论文

桂林洞穴滴水和现代沉积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27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1-17页
        1.1.1 全球背景第11-14页
        1.1.2 选题的意义第14-17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第17-23页
        1.2.1 石笋在第四纪古环境重建中的研究现状第17-21页
        1.2.2 环境替代指标解译的未来发展趋势第21-22页
        1.2.3 存在的问题第22-23页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23-25页
        1.3.1 研究主要内容第23-24页
        1.3.2 创新点第24-25页
    1.4 技术路线第25-27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第27-39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27-31页
        2.1.1 地理位置第27-28页
        2.1.2 地形地貌第28-30页
        2.1.3 气象水文第30-31页
    2.2 区域地质条件第31-32页
        2.2.1 地层岩性第31-32页
        2.2.2 构造第32页
    2.3 水文地质条件第32-33页
        2.3.1 流域水文地质条件第32页
        2.3.2 地下河系统第32-33页
    2.4 洞穴环境背景分析与取样第33-39页
        2.4.1 洞穴地质背景分析第33-35页
        2.4.2 洞穴滴水监测点布置第35-36页
        2.4.3 洞穴监测、取样与保存第36-37页
        2.4.4 样品测试第37-39页
第三章 洞穴环境季节性变化特征及对地表环境的响应第39-52页
    3.1 温度、湿度、降水量季节性变化特征第39-43页
        3.1.1 大气环境参数季节性变化特征第39-40页
        3.1.2 洞穴环境参数季节性变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第40-43页
    3.2 大气及洞穴空气CO_2浓度及其δ~(13)C_(CO2)变化规律第43-51页
        3.2.1 大气及洞穴空气CO_2浓度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第43-45页
        3.2.2 大气及洞穴空气δ~(13)C_(CO2)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第45-48页
        3.2.3 洞穴顶部土壤呼吸作用的昼夜变化规律及其控制因素第48-51页
    3.3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洞穴滴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对地表环境变化的响应第52-61页
    4.1 洞穴滴水水温、pH、电导率变化特征及环境意义第52-55页
    4.2 洞穴滴水Ca~(2+)、HCO_3~-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意义第55-56页
    4.3 洞穴滴水Mg/Ca、Sr/Ca、SO_4~(2-)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意义第56-60页
    4.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五章 洞穴滴水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指示意义第61-77页
    5.1 大气降水和洞穴滴水的δD和δ~(18)O组成特征第61-67页
        5.1.1 大气降水δD和δ~(18)O的季节性特征第61-65页
        5.1.2 洞穴滴水和池水δD和δ~(18)O的季节性特征第65-67页
    5.2 洞穴滴水和池水δ~(13)C_(DIC)组成特征及其指示意义第67-71页
    5.3 温度效应和雨量效应在洞穴滴水中的记录特征第71-75页
    5.4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六章 洞穴现代沉积物稳定同位素演变特征及其环境归因第77-95页
    6.1 洞穴现代沉积物沉积量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第77-80页
    6.2 洞穴沉积物δ~(18)O和δ~(13)C的演变规律第80-87页
        6.2.1 洞穴沉积物δ~(18)O组成的变化特征分析第81-84页
        6.2.2 洞穴沉积物δ~(13)C组成的变化特征分析第84-87页
    6.3 洞穴现代沉积物中δ~(18)O和δ~(13)C的指示意义第87-89页
    6.4 ENSO事件对大气降水、洞穴滴水和洞穴沉积物δ~(18)O的影响第89-93页
    6.5 本章小结第93-95页
第七章 洞穴滴水和现代沉积物对极端降水事件的响应过程第95-108页
    7.1 极端降水事件的水汽源差异分析第95-101页
    7.2 洞穴顶部土壤温度和体积含水率对极端降水事件的响应第101-102页
    7.3 洞穴滴水物理化学参数对极端降水的响应第102-103页
    7.4 洞穴滴水稳定同位素组成对极端降水的响应第103-106页
        7.4.1 洞穴滴水δD和δ~(18)O的变化特征及其指示意义第103-104页
        7.4.2 洞穴滴水δ~(13)C_(DIC)的变化特征及其指示意义第104-106页
    7.5 现代沉积物对极端降水事件的记录过程分析第106-107页
    7.6 本章小结第107-108页
第八章 结论和建议第108-111页
    8.1 结论第108-110页
    8.2 存在的不足第110-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24页
致谢第124-126页
作者简介第126-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南太平洋坎特伯雷盆地900kyr以来的古海洋变化
下一篇:云南蚊宏病毒组学分析及新分离乙型脑炎病毒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