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基础科学论文--海洋地质学论文

西南太平洋坎特伯雷盆地900kyr以来的古海洋变化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引言第11-34页
    1.1 区域概况第13-23页
        1.1.1 地质构造背景第13-16页
        1.1.2 西南太平洋表层水分布第16-19页
        1.1.3 南大洋深层水环流第19-23页
    1.2 西南太平洋晚第四纪古海洋学研究现状第23-32页
        1.2.1 西南太平洋冰期-间冰期旋回中表层水团与洋流变迁第24-27页
        1.2.2 西南太平洋所反映的北大西洋深层水强度变化第27-28页
        1.2.3 中更新世气候转型第28-30页
        1.2.4 西南太平洋所揭示的全球气候变化特征第30-32页
    1.3 存在问题与研究方向第32页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32-33页
    1.5 论文主要工作量第33-34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4-42页
    2.1 研究材料第34-36页
    2.2 样品处理第36-37页
    2.3 氧、碳稳定同位素测试第37-38页
    2.4 ~(14)C测年第38页
    2.5 自然伽马射线第38-39页
    2.6 有孔虫鉴定与统计第39页
    2.7 有孔虫碎壳率第39页
    2.8 有孔虫堆积速率第39-40页
    2.9 表层海水温度估算第40-41页
    2.10 有机碳堆积速率第41页
    2.11 沉积物粒度第41-42页
3 年代地层框架第42-52页
    3.1 IODP U1352B孔第42-49页
    3.2 IODP U1351B孔和IODP U1354B孔第49-52页
4 结果第52-62页
    4.1 IODP U1351B、IODP U1352B、IODP U1354B孔沉积速率第52-53页
    4.2 IODP U1351B、IODP U1352B孔沉积物粒度第53-54页
    4.3 IODP U1352B孔有机碳堆积速率第54-55页
    4.4 IODP U1352B孔有孔虫组合特征第55-58页
    4.5 IODP U1352B孔表层海水温度第58-60页
    4.6 IODP U1351B、IODP U1352B、IODP U1354B孔碳同位素第60-62页
5 研究区900 kyr以来的沉积特征第62-66页
6 研究区450 kyr以来的表层水团迁移第66-72页
    6.1 间冰期表层水团迁移第66-70页
        6.1.1 MIS 11c,MIS 9e,MIS 7e,MIS 7a–c,MIS 5e第66-70页
        6.1.2 MIS 11a–b和MIS 9a–d第70页
    6.2 冰期表层水团迁移第70-71页
    6.3 小结第71-72页
7 900kyr以来西南太平洋水团变化历史第72-92页
    7.1 浮游有孔虫δ~(13)C所反映的表层水团历史第79-84页
    7.2 底栖有孔虫δ~(13)C所反映的水团历史第84-91页
    7.3 小结第91-92页
8 结论第92-93页
致谢第93-96页
参考文献第96-110页
附录第110-127页
    表1 文中出现的水团中、英文名称及缩写对照表第110-111页
    表2 IODP U1352站位有孔虫鉴定结果表第111-127页
个人简介第127-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藏典型岩浆-热液成矿系统铜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下一篇:桂林洞穴滴水和现代沉积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