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2.1 亚洲夏季风指数及其北边缘区的定义 | 第9-12页 |
1.2.2 亚洲夏季风及其北部边缘区的影响 | 第12-13页 |
1.2.3 青藏高原对亚洲夏季风及其北边缘区的影响 | 第13-14页 |
1.3 问题的提出及本文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亚洲夏季风北部边缘区定义及其变化特征 | 第16-26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资料与方法 | 第16-17页 |
2.2.1 资料来源及处理方法 | 第16-17页 |
2.2.2 统计方法简介 | 第17页 |
2.3 亚洲夏季风北部边缘区定义 | 第17-20页 |
2.4 亚洲夏季风北部边缘区变化特征 | 第20-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三章 亚洲夏季风北边缘区变化与东亚气候异常的关系 | 第26-43页 |
3.1 引言 | 第26页 |
3.2 资料与方法 | 第26-29页 |
3.2.1 资料来源及处理方法 | 第26页 |
3.2.2 统计方法和诊断方法简介 | 第26-29页 |
3.3 季风边缘区异常与东亚地区夏季降水及水汽输送的关系 | 第29-35页 |
3.4 季风边缘区异常年欧亚大气环流及行星波活动特征 | 第35-41页 |
3.4.1 季风边缘区降水异常年欧亚大陆200hPa行星波活动特征 | 第36-38页 |
3.4.2 季风边缘区降水异常年欧亚大陆大气环流异常特征 | 第38-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对季风边缘区异常的影响 | 第43-54页 |
4.1 引言 | 第43页 |
4.2 资料与方法 | 第43-45页 |
4.2.1 资料来源及统计方法简介 | 第43-44页 |
4.2.2 大气视热源Q_1的计算方法 | 第44页 |
4.2.3 大气运动季节内振荡信号的提取方法 | 第44-45页 |
4.3 季风边缘区年际变化与青藏高原大气热源的关系 | 第45-46页 |
4.4 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季节内振荡对季风边缘区的影响 | 第46-52页 |
4.4.1 季风边缘区降水偏多年高原热源关键区的季节内振荡特征 | 第47-48页 |
4.4.2 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季节内振荡对季风边缘区降水的影响 | 第48-5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8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54-56页 |
5.2 存在问题及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6页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