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网络参与背景下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研究

中文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引言第11-18页
第一章 网络参与和政府公信力的基本内涵及发展现状第18-28页
    1.1 网络参与的含义及现状第18-22页
        1.1.1 网络参与的含义第18-19页
        1.1.2 网络参与的特点第19-21页
        1.1.3 网络参与的途径第21-22页
    1.2 政府公信力的含义及现状第22-28页
        1.2.1 政府公信力的含义第22-23页
        1.2.2 政府公信力的现状第23-25页
        1.2.3 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因素第25-28页
第二章 网络参与背景下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契机第28-34页
    2.1 积极的公民参与,提高了政府的决策质量第29-31页
    2.2 多样的监督渠道,规范了政府的行政行为第31-32页
    2.3 便捷的互动方式,提升了政府的工作效率第32-34页
第三章 网络参与背景下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的挑战第34-40页
    3.1 公众的认知偏差,削弱了公信力的舆论基础第34-36页
        3.1.1 信息不对称影响政府信用的建立第34-35页
        3.1.2 网络谣言削弱着政府的诚信形象第35-36页
    3.2 网络信息的公开,考验着公信力的建设水平第36-37页
    3.3 信息的裂变传播,增加了公信力的建设难度第37-38页
    3.4 事件的蝴蝶效应,加剧了政民间的信任危机第38-40页
第四章 网络参与背景下我国政府公信力的提升路径第40-48页
    4.1 更新政府思想观念:政府公信力建设的理念调整第40-43页
        4.1.1 转变政府行政理念,加强政府的信用建设第40-41页
        4.1.2 加快政府回应速度,重塑互信的政民关系第41-42页
        4.1.3 主动公开政务信息,抢占信息发布制高点第42-43页
    4.2 推进相关制度改革: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制度供给第43-45页
        4.2.1 创新网络监督机制,提高政府信用的建设水平第43-44页
        4.2.2 提高“法治GDP”,奠定政府信用的法律基础第44页
        4.2.3 完善信用评估制度,培养政府良好的诚信习惯第44-45页
    4.3 强化公民道德建设:政府公信力建设的环境塑造第45-48页
        4.3.1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第45-46页
        4.3.2 大力宣传信用文化,营造全民诚信氛围第46-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2-53页
致谢第53-54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54-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员工绩效管理困境及出路研究--以G市高新区为例
下一篇:县(市)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以高平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