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引言 | 第14-15页 |
一、我国道路交通犯罪立法沿革 | 第15-21页 |
(一)道路交通犯罪的界定 | 第15-16页 |
1.道路交通犯罪的概念 | 第15页 |
2.道路交通犯罪的罪名范围 | 第15-16页 |
(二)道路交通犯罪的立法发展 | 第16-18页 |
1.1979 年—1996年:初创时期 | 第16页 |
2.1997 年—2010年:发展时期 | 第16-17页 |
3.2011 年—2015年:扩张时期 | 第17-18页 |
(三)道路交通犯罪的立法扩张 | 第18-21页 |
1.危险驾驶罪的修改 | 第18-19页 |
2.伪造、变造、买卖驾驶证及使用虚假驾驶证、盗用驾驶证行为入刑.. | 第19页 |
3.道路交通犯罪从业禁止的增设 | 第19-21页 |
二、我国道路交通犯罪立法扩张现象的思考 | 第21-36页 |
(一)道路交通犯罪立法扩张的必要性思考 | 第21-29页 |
1.理论支持:风险社会下的刑法应对 | 第21-26页 |
2.现实需求:遏制道路交通犯罪的必然选择 | 第26-28页 |
3.立法经验:醉驾入刑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 第28-29页 |
(二)道路交通犯罪立法扩张的适度性思考 | 第29-34页 |
1.理论分析:风险刑法不能动摇刑法谦抑主义 | 第29-30页 |
2.实践运用:道路交通犯罪扩张应秉持谦抑性 | 第30-31页 |
3.立法简评:刑九中道路交通犯罪扩张适度性评价 | 第31-32页 |
4.前瞻思考:道路交通犯罪不应无度扩张——毒驾、盲驾等行为不应纳入刑法规制 | 第32-34页 |
(三)道路交通犯罪立法扩张的影响 | 第34-36页 |
1.个人层面 | 第34-35页 |
2.社会层面 | 第35-36页 |
三、我国道路交通犯罪的合理适用 | 第36-46页 |
(一)“双超型”危险驾驶罪 | 第36-39页 |
1.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的界定 | 第36-38页 |
2.严重超载、超速的界定 | 第38页 |
3.负有直接责任的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范围界定 | 第38-39页 |
(二)违规运输危险化学品型危险驾驶罪 | 第39-40页 |
1.危险化学品的范围界定 | 第39页 |
2.违规运输行为的界定 | 第39-40页 |
3.危及公共安全的界定 | 第40页 |
(三)买卖驾驶证罪与使用虚假驾驶证罪 | 第40-42页 |
1.买卖驾驶证行为的界定 | 第40-41页 |
2.使用虚假驾驶证“情节严重”的界定 | 第41-42页 |
(四)道路交通犯罪从业禁止的适用 | 第42-46页 |
1.明确道路交通犯罪从业禁止的适用条件 | 第42-43页 |
2.严格限定禁止从事道路交通相关职业的范围 | 第43-44页 |
3.对“从其规定”的理解与适用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