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图表清单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特许权价值风险自律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写作思路 | 第15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特许权价值与银行风险自律的理论分析 | 第16-29页 |
·特许权价值及形成来源 | 第16-18页 |
·特许权价值概念 | 第16-17页 |
·特许权价值形成来源 | 第17-18页 |
·特许权价值形成原理及经济学分析 | 第18-21页 |
·内在基础:银行属性 | 第18页 |
·外在条件:非完全竞争市场 | 第18-19页 |
·特许权价值经济学分析 | 第19-21页 |
·银行风险自律的经济学涵义 | 第21-22页 |
·银行风险自律的经济学内涵 | 第21页 |
·银行自律与他律的关系 | 第21-22页 |
·特许权价值风险自律效应的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金融约束理论 | 第22-23页 |
·租金激励理论 | 第23-24页 |
·内生激励的监管理论 | 第24-25页 |
·特许权价值风险自律效应的作用分析 | 第25-29页 |
·银行道德风险成因 | 第26-27页 |
·银行道德风险结果 | 第27-28页 |
·特许权价值对道德风险的约束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我国上市银行特许权价值影响因素的分析 | 第29-40页 |
·特许权价值影响因素研究的假设 | 第29-31页 |
·市场相关变量的假设 | 第29-30页 |
·银行相关变量的假设 | 第30-31页 |
·研究变量的度量 | 第31-32页 |
·被解释变量的度量 | 第31-32页 |
·解释变量的度量 | 第32页 |
·样本与数据 | 第32-33页 |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32-33页 |
·描述性统计 | 第33页 |
·模型设计与分析 | 第33-36页 |
·模型分类 | 第33-34页 |
·模型选择 | 第34-36页 |
·回归分析 | 第36页 |
·实证结果分析 | 第36-39页 |
·市场相关因素分析 | 第36-37页 |
·银行相关因素分析 | 第37-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我国上市银行特许权价值风险自律效应的实证分析 | 第40-47页 |
·特许权价值风险自律效应研究的假设 | 第40-41页 |
·研究变量的度量 | 第41页 |
·被解释变量的度量 | 第41页 |
·解释变量的度量 | 第41页 |
·样本与数据 | 第41-43页 |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41-42页 |
·描述性统计 | 第42-43页 |
·模型设计与分析 | 第43-44页 |
·模型选择 | 第43页 |
·回归分析 | 第43-44页 |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五章 我国上市银行风险自律效应削弱的原因分析 | 第47-50页 |
·金融抑制下的政府寻租 | 第47-48页 |
·监管因素助长风险行为 | 第48-49页 |
·监管缺乏效率 | 第48页 |
·隐性担保 | 第48-49页 |
·银行经营效率低下扭曲特许权价值 | 第49-50页 |
第六章 发挥特许权价值风险自律效应的政策建议 | 第50-55页 |
·加大银行监管力度 | 第50-51页 |
·实行内生激励监管 | 第50页 |
·科学制定关闭策略 | 第50-51页 |
·合理制定存款保险制度 | 第51页 |
·加快银行改革步伐 | 第51-52页 |
·完善银行公司治理结构 | 第51页 |
·强化银行内部激励机制 | 第51-52页 |
·两手抓提高特许权价值 | 第52页 |
·加强“与银行相关”因素 | 第52页 |
·削弱“与市场相关”因素 | 第52页 |
·严格防范金融自由化冲击 | 第52-55页 |
·加大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力度 | 第52-53页 |
·严格银行市场的准入机制 | 第53页 |
·规范外资银行的开设方式 | 第53-55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5页 |
·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