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缩略语表 | 第15-1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32页 |
1.1 放线菌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多样性和生物活性多样性 | 第16-21页 |
1.2 放线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是发现药物先导化合物的重要途径 | 第21-26页 |
1.3 组学技术促进了放线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开发进程 | 第26-28页 |
1.4 放线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 第28-29页 |
1.5 研究目的和方案 | 第29-32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29页 |
1.5.2 放线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方案 | 第29-32页 |
第二章 放线菌次生代谢产物的活性筛选与质谱鉴定 | 第32-60页 |
2.1 仪器与材料 | 第32-36页 |
2.1.1 实验仪器 | 第32-33页 |
2.1.2 实验材料 | 第33-36页 |
2.2 方法与步骤 | 第36-40页 |
2.2.1 菌株发酵 | 第36页 |
2.2.2 提取分离 | 第36页 |
2.2.3 抗菌活性检测 | 第36-37页 |
2.2.4 活性菌株的系统发育分析 | 第37-39页 |
2.2.5 样品的HPLC-DAD分析 | 第39-40页 |
2.2.6 样品的UPLC-Q-TOF-MS分析 | 第40页 |
2.3 研究结果 | 第40-56页 |
2.3.1 抗菌活性筛选样品 | 第40页 |
2.3.2 抗菌活性菌株 | 第40-44页 |
2.3.3 活性菌株鉴定 | 第44页 |
2.3.4 链霉菌HCCB11494次生代谢产物的质谱鉴定 | 第44-48页 |
2.3.5 链霉菌HCCB11495次生代谢产物的质谱鉴定 | 第48-49页 |
2.3.6 链霉菌HCCB11835次生代谢产物的质谱鉴定 | 第49-52页 |
2.3.7 链霉菌HCCB11876次生代谢产物的质谱鉴定 | 第52-56页 |
2.4 讨论与小结 | 第56-60页 |
2.4.1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三章 链霉菌HCCB11343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及生物活性研究 | 第60-86页 |
3.1 仪器与材料 | 第60-62页 |
3.1.1 实验仪器 | 第60-61页 |
3.1.2 实验材料 | 第61-62页 |
3.2 方法与步骤 | 第62-66页 |
3.2.1 菌株发酵 | 第62-63页 |
3.2.2 提取分离 | 第63页 |
3.2.3 化合物结构鉴定 | 第63-65页 |
3.2.4 抗菌活性检测 | 第65页 |
3.2.5 化合物生物活性检测 | 第65-66页 |
3.3 研究结果 | 第66-81页 |
3.3.1 化合物结构解析 | 第66-79页 |
3.3.2 化合物抗菌活性 | 第79-80页 |
3.3.3 化合物对拟南芥的生物活性 | 第80-81页 |
3.4 讨论与小结 | 第81-86页 |
3.4.1 本章小结 | 第83-86页 |
第四章 链霉菌HCCB11402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及生物活性研究 | 第86-96页 |
4.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86-87页 |
4.1.1 实验仪器 | 第86-87页 |
4.1.2 实验材料 | 第87页 |
4.2 过程与步骤 | 第87-88页 |
4.2.1 菌株发酵 | 第87页 |
4.2.2 提取分离 | 第87-88页 |
4.2.3 化合物结构鉴定 | 第88页 |
4.2.4 抗菌活性检测 | 第88页 |
4.2.5 化合物生物活性检测 | 第88页 |
4.3 研究结果 | 第88-93页 |
4.3.1 化合物结构解析 | 第88-92页 |
4.3.2 化合物抗菌活性 | 第92-93页 |
4.3.3 化合物对拟南芥的生物活性 | 第93页 |
4.4 讨论与小结 | 第93-96页 |
4.4.1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五章 链霉菌HCCB12080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及生物活性研究 | 第96-104页 |
5.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96页 |
5.1.1 实验仪器 | 第96页 |
5.1.2 实验材料 | 第96页 |
5.2 过程与步骤 | 第96-98页 |
5.2.1 菌株发酵 | 第96-97页 |
5.2.2 提取分离 | 第97页 |
5.2.3 化合物结构鉴定 | 第97页 |
5.2.4 抗菌活性检测 | 第97页 |
5.2.5 化合物生物活性检测 | 第97-98页 |
5.3 研究结果 | 第98-101页 |
5.3.1 化合物结构解析 | 第98-101页 |
5.3.2 化合物抗菌活性 | 第101页 |
5.3.3 化合物对拟南芥的生物活性 | 第101页 |
5.4 讨论与小结 | 第101-104页 |
5.4.1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第六章 两株链霉菌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及生物活性研究 | 第104-120页 |
6.1 仪器与材料 | 第104-105页 |
6.1.1 实验仪器 | 第104页 |
6.1.2 实验材料 | 第104-105页 |
6.2 方法与步骤 | 第105-106页 |
6.2.1 菌株发酵 | 第105页 |
6.2.2 提取分离 | 第105-106页 |
6.2.3 化合物结构鉴定 | 第106页 |
6.2.4 抗菌活性检测 | 第106页 |
6.2.5 化合物生物活性检测 | 第106页 |
6.3 研究结果 | 第106-114页 |
6.3.1 化合物结构解析 | 第106-113页 |
6.3.2 化合物抗菌活性 | 第113-114页 |
6.3.3 化合物对拟南芥的生物活性 | 第114页 |
6.4 讨论与小结 | 第114-120页 |
6.4.1 本章小结 | 第118-120页 |
全文总结 | 第120-122页 |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122-124页 |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展望 | 第124-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申请的专利 | 第134-136页 |
附录 | 第136-162页 |
致谢 | 第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