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服务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以Y公司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6页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4-16页 |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点 | 第16-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3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8-20页 |
第2章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20-26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2.1.1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 | 第20页 |
2.1.2 社会责任会计概念 | 第20-21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21-26页 |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1-22页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2-23页 |
2.2.3 信号传递理论 | 第23页 |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3-24页 |
2.2.5 所有理论间的关系 | 第24-26页 |
第3章 信息服务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 第26-35页 |
3.1 信息服务业社会责任披露现状 | 第26-32页 |
3.1.1 信息服务业的界定 | 第26页 |
3.1.2 样本基本情况介绍 | 第26-27页 |
3.1.3 样本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情况统计分析 | 第27-32页 |
3.2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 第32-35页 |
3.2.1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主动性较弱 | 第32页 |
3.2.2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充分性不高 | 第32-33页 |
3.2.3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 | 第33-34页 |
3.2.4 第三方审计鉴证缺位 | 第34-35页 |
第4章 信息服务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构建 | 第35-47页 |
4.1 构建的目标 | 第35-36页 |
4.2 构建的原则 | 第36-37页 |
4.2.1 完整性与客观性原则 | 第36页 |
4.2.2 强制性与自愿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36页 |
4.2.3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 第36-37页 |
4.2.4 行业专属与可比性原则 | 第37页 |
4.3 信息服务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 第37-44页 |
4.3.1 社会责任非货币性指标内容 | 第38-39页 |
4.3.2 社会责任货币性指标内容 | 第39-44页 |
4.4 信息服务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方式 | 第44-47页 |
第5章 Y公司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案例分析 | 第47-56页 |
5.1 Y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 第47-49页 |
5.2 Y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 第49-53页 |
5.3 Y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应用分析 | 第53-55页 |
5.4 Y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指标获得评价 | 第55-56页 |
第6章 加强信息服务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 | 第56-62页 |
6.1 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 第56-57页 |
6.1.1 公司管理层和员工社会责任意识强化 | 第56页 |
6.1.2 相关部门加强引导与宣传 | 第56-57页 |
6.2 完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 | 第57-58页 |
6.2.1 健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 | 第57-58页 |
6.2.2 健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准则 | 第58页 |
6.3 强化外部对企业的监督 | 第58-61页 |
6.3.1 建立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审计制度 | 第58-59页 |
6.3.2 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 | 第59-60页 |
6.3.3 发挥好舆论的监督作用 | 第60页 |
6.3.4 加强社会组织的监督 | 第60-61页 |
6.4 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 第61-62页 |
第7章 结论与不足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