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5页 |
0.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0.2 研究现状评述 | 第10-13页 |
0.3 研究样本 | 第13-14页 |
0.4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0.5 文章结构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我国禁反言规则的发展历程及其与自认制度的关系 | 第15-22页 |
1.1 我国禁反言规则的发展历程 | 第15-19页 |
1.1.1 我国禁反言规则的历史进程 | 第15-17页 |
1.1.2 我国禁反言规则的现状 | 第17-19页 |
1.2 禁反言规则与自认制度的关系 | 第19-22页 |
1.2.1 禁反言规则确认自认事实拘束力 | 第20页 |
1.2.2 禁反言规则制止当事人随意撤回行为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禁反言规则在自认中适用的实务现状及问题 | 第22-35页 |
2.1 禁反言规则在自认中适用的实务现状 | 第22-30页 |
2.1.1 禁反言规则在自认中适用的宏观解析 | 第22-25页 |
2.1.2 禁反言规则在自认中适用的微观解析 | 第25-30页 |
2.2 禁反言规则在自认中适用的主要问题 | 第30-35页 |
2.2.1 禁反言规则在自认中适用的认可度迥异 | 第30-31页 |
2.2.2 禁反言规则在自认中适用的标准低 | 第31-32页 |
2.2.3 禁反言规则在自认中适用的突破理由不一 | 第32-33页 |
2.2.4 禁反言规则在自认中适用的结果主观化 | 第33-35页 |
第三章 禁反言规则在自认中不当适用的原因及化解思路 | 第35-45页 |
3.1 禁反言规则在自认中不当适用的原因 | 第35-40页 |
3.1.1 禁反言规则适用条件模糊 | 第35-36页 |
3.1.2 禁反言规则突破理由失衡 | 第36-37页 |
3.1.3 禁反言规则适用结果分歧 | 第37-38页 |
3.1.4 禁反言规则惩戒机制匮乏 | 第38页 |
3.1.5 约束禁反言规则的规范欠缺 | 第38-39页 |
3.1.6 禁反言规则与职权主义模式间的冲突 | 第39-40页 |
3.2 优化禁反言规则在自认中适用的思考 | 第40-45页 |
3.2.1 细化禁反言规则的适用条件 | 第40-42页 |
3.2.2 固定禁反言规则适用的例外 | 第42-43页 |
3.2.3 强化禁反言规则的适用结果 | 第43页 |
3.2.4 明确禁反言规则的适用形式 | 第43-44页 |
3.2.5 树立禁反言规则的惩戒机制 | 第44页 |
3.2.6 完善其他配套制度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