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光伏发电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3页 | 
| 1.4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光伏发电系统 | 第14-20页 | 
| 2.1 光伏系统的原理 | 第14-15页 | 
| 2.2 光伏系统的组成 | 第15-17页 | 
| 2.2.1 光伏发电环节 | 第15页 | 
| 2.2.2 最大功率控制 | 第15-16页 | 
| 2.2.3 逆变器控制 | 第16-17页 | 
| 2.3 光伏系统的类型 | 第17-19页 | 
| 2.3.1 离网型光伏发电系统 | 第17-18页 | 
| 2.3.2 并网型光伏发电系统 | 第18-19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第三章 全波傅里叶算法及其改进算法 | 第20-29页 | 
| 3.1 继电保护常用算法 | 第20-21页 | 
| 3.1.1 基于标准正弦波模型的算法 | 第20-21页 | 
| 3.1.2 基于随机函数模型的算法 | 第21页 | 
| 3.1.3 基于周期函数模型的算法 | 第21页 | 
| 3.1.4 新型智能算法 | 第21页 | 
| 3.2 傅里叶算法的改进 | 第21-26页 | 
| 3.2.1 传统的全波傅里叶算法 | 第22-23页 | 
| 3.2.2 改进型全波傅里叶算法 | 第23-26页 | 
| 3.3 全波傅里叶及其改进算法的算例分析 | 第26-28页 | 
| 3.3.1 全波傅里叶及其改进算法在配电网中的应用 | 第26页 | 
| 3.3.2 全波傅里叶及其改进算法的收敛结果对比 | 第26-28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四章 光伏电源并网后配电网故障的仿真与分析 | 第29-61页 | 
| 4.1 传统的配电网继电保护 | 第29-31页 | 
| 4.1.1 电流速断保护 | 第30页 | 
| 4.1.2 限时电流速断保护 | 第30-31页 | 
| 4.1.3 定时限电流速断保护 | 第31页 | 
| 4.2 光伏并网后配电网故障的仿真分析 | 第31-57页 | 
| 4.2.1 正常运行时光伏电源接入前后对比 | 第33-38页 | 
| 4.2.2 本线段上一线路故障 | 第38-45页 | 
| 4.2.3 本线段下一线路故障 | 第45-51页 | 
| 4.2.4 接末端母线上一线路故障 | 第51-57页 | 
| 4.3 光伏并网后本线路故障对配电网的影响 | 第57-60页 | 
| 4.3.1 光伏接首末端母线线路故障 | 第57-58页 | 
| 4.3.2 C母线并网上一线路故障 | 第58-59页 | 
| 4.3.3 C母线并网下一线路故障 | 第59-60页 | 
| 4.3.4 相邻馈线故障对本线段的影响 | 第60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 5.1 结论 | 第61页 | 
| 5.2 展望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