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多诺的卡夫卡批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20页 |
0.1 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0.2 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0.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0.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0.3 方法、创新和意义 | 第17-20页 |
0.3.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0.3.2 研究创新 | 第18页 |
0.3.3 研究意义 | 第18-20页 |
第1章 阿多诺的卡夫卡批评之内容 | 第20-35页 |
1.1 卡夫卡作品的艺术性 | 第20-24页 |
1.1.1 打破审美距离 | 第20-22页 |
1.1.2 片断超越整体 | 第22-24页 |
1.2 卡夫卡作品的真理性 | 第24-31页 |
1.2.1 荒谬主题蕴含真理性 | 第25-27页 |
1.2.2 否定功能深化真理性 | 第27-29页 |
1.2.3 真实意向保证真理性 | 第29-31页 |
1.3 卡夫卡作品的影响力 | 第31-35页 |
1.3.1 生动性获得艺术吸引力 | 第31-33页 |
1.3.2 深刻性构成社会影响力 | 第33-35页 |
第2章 阿多诺的卡夫卡批评之特点 | 第35-57页 |
2.1 内在挖掘:关注“文字原则” | 第35-43页 |
2.1.1 多重意义的字面语言 | 第35-41页 |
2.1.2 消解指意的姿势语言 | 第41-43页 |
2.2 外在指向:直击现实社会 | 第43-49页 |
2.2.1 批判其他流派表现无力 | 第44-45页 |
2.2.2 揭示卡夫卡作品中的社会本质 | 第45-49页 |
2.3 哲学考量:颠覆同一性 | 第49-57页 |
2.3.1 主观主义助长同一性思维 | 第49-51页 |
2.3.2 解构启蒙理性 | 第51-53页 |
2.3.3 建构非同一性 | 第53-57页 |
第3章 阿多诺的卡夫卡批评之反思 | 第57-73页 |
3.1 形式创新内容 | 第57-62页 |
3.1.1 形式的非压制性 | 第57-60页 |
3.1.2 形式反抗社会的原因及有效性 | 第60-62页 |
3.2 继承成就文论 | 第62-67页 |
3.2.1 继承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批判精神 | 第62-64页 |
3.2.2 继承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历史唯物主义传统 | 第64-67页 |
3.3 比较突显深思 | 第67-73页 |
3.3.1 本雅明论卡夫卡的“椭圆”世界 | 第67-70页 |
3.3.2 阿一本之比较:文化批评与哲学批评 | 第70-73页 |
结语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附录 | 第81-8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