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框架结构被动控制及时程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抗震结构的发展 | 第13-16页 |
·传统结构抗震的发展 | 第13-14页 |
·结构抗震控制的发展 | 第14页 |
·结构减震控制的分类 | 第14-15页 |
·传统抗震结构与耗能减震结构的比较 | 第15-16页 |
·文研究的主要主要内容与方法 | 第16-17页 |
·本文的设计思想 | 第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2章 铅—阻尼器的性能试验 | 第18-30页 |
·引言 | 第18页 |
·铅的基本性能 | 第18-19页 |
·阻尼器试件的设计及制作以及试验设备 | 第19-22页 |
·铅阻尼器的试验概况 | 第22-28页 |
·试验目的 | 第22页 |
·试验工作原理 | 第22-24页 |
·试验的加载方案 | 第24-25页 |
·试验的结果与分析 | 第25-28页 |
·该铅阻尼器的恢复力模型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底部框架结构 | 第30-37页 |
·引言 | 第30页 |
·底部框架结构的结构形式及受力特点 | 第30-32页 |
·底层—框架剪力墙 | 第30-31页 |
·底部两层框架—剪力墙 | 第31页 |
·上部砖结构 | 第31-32页 |
·底部薄弱结构的结构特征 | 第32页 |
·薄弱层的定义和含义 | 第32页 |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 | 第32页 |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 第32-36页 |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 第33-34页 |
·底部剪力法 | 第34-36页 |
·时程分析法 | 第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时程分析的相关理论 | 第37-52页 |
·概述 | 第37-40页 |
·时程分析的步骤 | 第37-39页 |
·时程分析的必要性 | 第39页 |
·时程分析的复杂性 | 第39-40页 |
·地震波的选取 | 第40-44页 |
·选择地震波的原则 | 第40-42页 |
·地震波的选用和调整 | 第42-44页 |
·结构振动微分方程 | 第44-46页 |
·结构振动微分方程求解 | 第46-50页 |
·动力矩阵 | 第50-52页 |
·结构刚度矩阵 | 第50页 |
·结构的质量矩阵—集中质量法 | 第50-51页 |
·阻尼矩阵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有限元分析方法 | 第53-77页 |
·有限元法的概述 | 第53页 |
·有限元法的分析过程 | 第53-56页 |
·结构的离散化 | 第54页 |
·确定位移模式 | 第54-55页 |
·单元分析属性 | 第55-56页 |
·建立整个结构的结点方程 | 第56页 |
·解方程组和计算输出结果 | 第56页 |
·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分析 | 第56-58页 |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58-65页 |
·计算模型的基本数据 | 第58-61页 |
·单元参数 | 第61-62页 |
·建立有限元模型 | 第62-65页 |
·地震波的选取 | 第65-67页 |
·持续时间 | 第65页 |
·输入地震波的选用 | 第65-67页 |
·时程分析的结果 | 第67-76页 |
·阻尼的取值 | 第67页 |
·阻尼器的安放 | 第67-68页 |
·时程分析结果 | 第68-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结论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