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丘陵地区城郊休闲型新农村建设规划研究--以邵阳余津村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概念的界定 | 第9-12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9-12页 |
·研究的相关学科与理论 | 第12-14页 |
·相关学科 | 第12页 |
·相关理论 | 第12-14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选题意义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湖南乡村旅游概况与分析 | 第20-28页 |
·湖南山地农村概况 | 第20-21页 |
·湖南乡村旅游开放现状分析 | 第21-23页 |
·湖南乡村旅游资源类型 | 第21页 |
·湖南乡村旅游现有开发模式 | 第21-23页 |
·湖南乡村旅游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3-25页 |
·湖南旅游规划问题解析 | 第25-26页 |
·经济束缚 | 第25页 |
·基础设施问题 | 第25-26页 |
·发展观念问题 | 第26页 |
·湖南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思路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湖南新农村旅游规划理论基础 | 第28-39页 |
·休闲旅游型新农村建设规划重要性 | 第28-29页 |
·乡村休闲旅游规划原则 | 第29-32页 |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29-30页 |
·整合资源与优化配置原则 | 第30页 |
·园地制宜、突出地域特色原则 | 第30-31页 |
·尊重自然过程原则 | 第31页 |
·人与自然协同发展原则 | 第31-32页 |
·休闲旅游型新农村规划体系 | 第32-36页 |
·以生态环保为理念 | 第32-33页 |
·以生态农村为规划蓝图 | 第33页 |
·以生态产业为规划重点 | 第33-34页 |
·以生态建设为规划任务 | 第34-35页 |
·以生态效益为规划标准 | 第35-36页 |
·休闲旅游型新农村规划目标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邵阳余津村概念性建设规划 | 第39-56页 |
·余津村概况 | 第39-40页 |
·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 | 第39页 |
·人口状况 | 第39页 |
·经济资源情况 | 第39-40页 |
·邵阳余津村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分析 | 第40-42页 |
·生态环境问题 | 第40页 |
·产业发展问题 | 第40-42页 |
·余津村特色与发展旅游优势分析 | 第42-46页 |
·余津特色 | 第42页 |
·余津村优势 | 第42-44页 |
·规划定位 | 第44-45页 |
·土地利用规划 | 第45页 |
·旅游发展用地及产业规划 | 第45页 |
·生态功能分区 | 第45-46页 |
·休闲旅游规划设计 | 第46-49页 |
·森林立体开发模式 | 第46-47页 |
·点片式休闲农庄体验模式 | 第47页 |
·一域一品开发模式 | 第47-48页 |
·水休闲渔庄参与模式 | 第48页 |
·田园实践模式 | 第48-49页 |
·邵阳余津村旅游型新农村生态工程设施规划 | 第49-53页 |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 第49-53页 |
·生态产业的效益分析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60页 |
·结论 | 第56页 |
·研究的不足 | 第56-57页 |
·研究展望 | 第57-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图片来源 | 第62-6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64页 |
附录 | 第64-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