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电设备、电信设备论文--终端设备论文--显示设备、显示器论文

负性液晶显示器显示特性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6页
    §1-1 引言第10-11页
    §1-2 液晶显示的原理简介第11-13页
    §1-3 使用负性液晶的显示模式简介第13-16页
        1-3-1 传统IPS型液晶显示模式第13-14页
        1-3-2 传统VA型液晶显示模式第14-16页
    §1-4 几种多畴型垂面排列负性液晶显示模式简介第16-25页
        1-4-1 传统MVA型液晶显示模式第17-20页
        1-4-2 传统PVA型液晶显示模式第20-22页
        1-4-3 CPA型液晶显示模式第22-23页
        1-4-4 双畴IPS型液晶显示模式第23-25页
    §1-5 本文主要工作及意义第25-26页
第二章 相位延迟量对液晶显示的影响第26-32页
    §2-1 单轴晶体的相位延迟特点第26-28页
    §2-2 液晶单轴晶体的相位延迟对透过率的影响第28-31页
    §2-3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使用负性液晶的共面转换(IPS)模式特点第32-40页
    §3-1 使用负性液晶IPS液晶显示模式工作原理第32-33页
    §3-2 使用负性液晶IPS液晶显示模式电光特性模拟第33-37页
    §3-3 本章小结第37-40页
第四章 一种宽视角高对比度负性液晶显示第40-54页
    §4-1 H-CPA模式电极结构与工作原理第40-42页
    §4-2 H-CPA模式的模拟结果与讨论第42-45页
        4-2-1 模拟方法与计算参数第42页
        4-2-2 模拟计算结果与讨论第42-45页
    §4-3 H-CPA模式显示效果的影响因素第45-51页
    §4-4 本章小结第51-54页
第五章 一种高对比度视角可控负性液晶显示第54-62页
    §5-1 液晶显示器视角可控原理简介第54-55页
    §5-2 具有视角可控显示的电极结构和工作原理第55-57页
    §5-3 H-CPA模式宽窄视角显示的模拟结果与讨论第57-61页
        5-3-1 模拟方法与计算参数第57-58页
        5-3-2 模拟计算结果与讨论第58-61页
    §5-4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六章 结论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致谢第68-70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碳基固体酸催化环己烯与甲酸酯化反应及动力学研究
下一篇:向列相手性破缺Landau-de Gennes理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