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土力学论文

基于强度折减法和灰色理论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1.1 边坡稳定性研究的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极限平衡法第12-13页
        1.2.2 强度折减法第13-14页
        1.2.3 灰色理论第14-15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 技术路线第16-17页
第2章 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极限平衡法第17-26页
    2.1 极限平衡法的理论基础第17-18页
    2.2 安全系数的定义第18页
    2.3 极限平衡法及其使用条件第18-24页
        2.3.1 Fellenius法第19-20页
        2.3.2 Bishop法第20-21页
        2.3.3 Junbu法第21-22页
        2.3.4 Spencer法第22-23页
        2.3.5 Morgenstern-Price法第23-24页
    2.4 GeoStudio简介第24-25页
    2.5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强度折减法第26-31页
    3.1 强度折减法的理论基础第26页
    3.2 强度折减法的失稳判据第26-27页
    3.3 边坡稳定分析的FLAC 3D法第27-29页
        3.3.1 FLAC 3D简介第27页
        3.3.2 FLAC 3D法理论基础第27-28页
        3.3.3 FLAC 3D法材料模型和数值计算第28-29页
    3.4 FLAC 3D的计算流程第29页
    3.5 FLAC 3D内嵌FISH语言第29-30页
    3.6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4章 基于极限平衡法和强度折减法的边坡稳定性分析第31-44页
    4.1 工程概况第31页
    4.2 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第31-34页
        4.2.1 区域气象和水文第31-32页
        4.2.2 工程地质条件第32-33页
        4.2.3 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第33-34页
    4.3 极限平衡法分析第34-38页
        4.3.1 边坡模型第34-35页
        4.3.2 计算结果第35-38页
    4.4 强度折减法分析第38-43页
        4.4.1 本构关系与边界条件的选取第38页
        4.4.2 计算参数的选取第38-39页
        4.4.3 模型的建立第39页
        4.4.4 收敛标准第39页
        4.4.5 结果分析第39-43页
    4.5 极限平衡法和强度折减法的结果对比分析第43页
    4.6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5章 基于灰色理论的边坡稳定性分析第44-63页
    5.1 灰色系统理论分析第44-45页
        5.1.1 灰色系统概念第44页
        5.1.2 灰色系统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第44-45页
    5.2 灰色系统模型第45-50页
        5.2.1 灰色系统的函数生成第45-47页
        5.2.2 灰色系统模型的建立与检验第47-50页
    5.3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第50-51页
    5.4 灰色理论模型在边坡位移预测中的应用第51-59页
        5.4.1 变形监测第51页
        5.4.2 灰色理论模型在边坡水平位移预测中的应用第51-56页
        5.4.3 灰色理论模型在边坡竖向位移预测中的应用第56-59页
    5.5 灰色关联度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第59-62页
        5.5.1 边坡稳定的影响因素第59-60页
        5.5.2 多个边坡实例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第60-62页
    5.6 强度折减法和灰色系统对于边坡稳定性分析第62页
    5.7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3-65页
    6.1 结论第63-64页
    6.2 展望第64-65页
致谢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个人简介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空气源热泵结合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效果研究
下一篇:现代牧业商河牧场的绿色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