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1.3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 第12-16页 | 
| 1.3.1 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 1.3.2 国内研究发展现状 | 第13-16页 |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7页 |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1.5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 第2章 玻璃钢夹砂管原材料及特点 | 第18-23页 | 
| 2.1 原材料质量控制 | 第18-19页 | 
| 2.1.1 玻璃纤维 | 第18页 | 
| 2.1.2 不饱和聚酯树脂 | 第18-19页 | 
| 2.1.3 石英砂 | 第19页 | 
| 2.2 玻璃钢夹砂管生产工艺 | 第19-21页 | 
| 2.3 玻璃钢夹砂管道优点 | 第21-22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3章 玻璃钢夹砂管有限元分析与室内模拟试验对比 | 第23-37页 | 
| 3.1 仿真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页 | 
| 3.2 本构模型 | 第23-26页 | 
| 3.2.1 范式等效应力 | 第23-24页 | 
| 3.2.2 Drucker-Prager本构模型 | 第24页 | 
| 3.2.3 ANSYS接触单元计算原理 | 第24-25页 | 
| 3.2.4 ANSYS网格划分原理 | 第25-26页 | 
| 3.3 室内玻璃钢夹砂管涵有限元分析 | 第26-32页 | 
| 3.3.1 单元划分 | 第26页 | 
| 3.3.2 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26-28页 | 
| 3.3.3 玻璃钢夹砂管涵有限元分析 | 第28-30页 | 
| 3.3.4 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对比 | 第30-32页 | 
| 3.4 室内玻璃钢夹砂管涵试验分析 | 第32-36页 | 
| 3.4.1 试验设备 | 第32-33页 | 
| 3.4.2 回填土方法 | 第33-34页 | 
| 3.4.3 压实度控制 | 第34页 | 
| 3.4.4 试验加载系统 | 第34-35页 | 
| 3.4.5 试验步骤 | 第35页 | 
| 3.4.6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5-36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4章 玻璃钢夹砂管涵结构设计与施工建议 | 第37-45页 | 
| 4.1 设计技术 | 第37-40页 | 
| 4.1.1 力学分析基础上的玻璃钢夹砂管涵结构受力性能 | 第37页 | 
| 4.1.2 玻璃钢夹砂管涵设计参数的有限元验证 | 第37-40页 | 
| 4.2 施工技术 | 第40-44页 | 
| 4.2.1 基于有限元的施工过程受力分析 | 第40-43页 | 
| 4.2.2 现场施工建议 | 第43-44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45-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 个人简介 | 第52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