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注释表 | 第14-16页 |
| 缩略词 | 第16-1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7页 |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 1.2 传统冲裁加工工艺概述及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 1.2.1 传统冲裁加工工艺概述 | 第19-20页 |
| 1.2.2 冲裁加工工艺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 1.2.3 改善冲裁边缘质量的现有方法及其局限性 | 第22页 |
| 1.3 电流/电场在金属材料加工中的应用 | 第22-31页 |
| 1.3.1 电流在超塑成形中的应用 | 第23-24页 |
| 1.3.2 电流在板材塑性成形中的应用 | 第24-27页 |
| 1.3.3 电流在体积成形中的应用 | 第27-28页 |
| 1.3.4 电流在管材成形中的应用 | 第28-30页 |
| 1.3.5 电流在冲裁工艺中的应用 | 第30-31页 |
| 1.4 电流/电场作用下金属材料塑性成形特性及影响机制 | 第31-35页 |
| 1.4.1 电致塑性效应 | 第31-32页 |
| 1.4.2 极性效应 | 第32-33页 |
| 1.4.3 裂纹止裂及愈合效应 | 第33-34页 |
| 1.4.4 金属材料组织性能影响 | 第34-35页 |
| 1.4.5 电致超塑性效应 | 第35页 |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5-37页 |
| 第二章 脉冲电流辅助冲裁工艺探索及结果分析 | 第37-53页 |
| 2.1 引言 | 第37页 |
| 2.2 实验材料 | 第37-38页 |
| 2.3 脉冲电流辅助冲裁实验装置 | 第38-39页 |
| 2.4 实验方案及实验过程 | 第39-41页 |
| 2.5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1-50页 |
| 2.5.1 冲裁件温度 | 第41-42页 |
| 2.5.2 最大冲裁力 | 第42-44页 |
| 2.5.3 通电方式及脉冲电流密度对冲裁轮廓区域尺寸的影响 | 第44-46页 |
| 2.5.4 脉冲电流对冲裁孔边缘应变强化的影响 | 第46-50页 |
| 2.5.4.1 脉冲电流对材料基体显微硬度的影响 | 第47-48页 |
| 2.5.4.2 脉冲电流对剪切表面应变强化的影响 | 第48-49页 |
| 2.5.4.3 脉冲电流对剪切影响区应变强化的影响 | 第49-50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50-53页 |
| 第三章 冲孔边缘力学性能检测与微观特征分析 | 第53-67页 |
| 3.1 引言 | 第53页 |
| 3.2 脉冲电流对带孔板孔边缘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3-55页 |
| 3.3 脉冲电流对冲裁孔边缘翻边延伸性能的影响 | 第55-60页 |
| 3.3.1 扩孔实验方案及实验装置 | 第55-56页 |
| 3.3.2 扩孔过程分析及扩孔件孔边裂纹观察 | 第56-58页 |
| 3.3.3 脉冲电流对扩孔力及扩孔率的影响 | 第58-60页 |
| 3.4 脉冲电流对冲裁孔边缘裂纹的影响 | 第60-62页 |
| 3.4.1 冲裁孔边缘裂纹观察 | 第60-61页 |
| 3.4.2 冲裁孔边缘裂纹及孔洞愈合机理 | 第61-62页 |
| 3.5 脉冲电流对冲裁孔边缘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62-65页 |
| 3.5.1 冲裁孔边缘显微组织观察 | 第62-64页 |
| 3.5.2 冲裁孔边缘显微组织演化机理 | 第64-65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 第四章 脉冲电流对冲裁件性能的影响机理与有限元分析 | 第67-83页 |
| 4.1 引言 | 第67页 |
| 4.2 脉冲电流裂纹愈合及止裂理论分析 | 第67-73页 |
| 4.2.1 电致裂纹尖端温度场的确定及分析 | 第67-71页 |
| 4.2.2 通电止裂前后应力强度因子分析 | 第71页 |
| 4.2.3 电热效应在裂纹尖端产生的热压应力分析 | 第71-72页 |
| 4.2.4 电热效应对裂纹尖端应力集中的影响 | 第72页 |
| 4.2.5 通电止裂后裂纹的形成功及晶粒细化的强化效果 | 第72-73页 |
| 4.3 脉冲电流裂纹愈合及止裂有限元分析 | 第73-81页 |
| 4.3.1 热电力耦合理论分析 | 第73-74页 |
| 4.3.2 热电力耦合数值分析模型 | 第74-76页 |
| 4.3.3 热电耦合数值结果分析 | 第76-79页 |
| 4.3.4 热力耦合数值结果分析 | 第79-81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 第五章 脉冲电流对冲裁件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 第83-103页 |
| 5.1 引言 | 第83页 |
| 5.2 铝及铝合金腐蚀类型及其腐蚀机理 | 第83-87页 |
| 5.2.1 铝和铝合金及其氧化物的耐腐蚀性能 | 第83-84页 |
| 5.2.2 铝及铝合金腐蚀类型及其腐蚀机理 | 第84-87页 |
| 5.2.2.1 全面腐蚀 | 第84-85页 |
| 5.2.2.2 点腐蚀 | 第85页 |
| 5.2.2.3 晶间腐蚀 | 第85页 |
| 5.2.2.4 剥落腐蚀 | 第85-86页 |
| 5.2.2.5 应力腐蚀 | 第86页 |
| 5.2.2.6 电偶腐蚀 | 第86页 |
| 5.2.2.7 焊缝腐蚀 | 第86-87页 |
| 5.3 实验方案及实验装置 | 第87-89页 |
| 5.3.1 腐蚀冲裁件制备过程及实验方案 | 第87页 |
| 5.3.2 腐蚀实验流程及实验装置 | 第87-89页 |
| 5.4 脉冲电流对冲裁件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 第89-102页 |
| 5.4.1 原始组织观察及相成分分析 | 第89-90页 |
| 5.4.2 冲裁件腐蚀形貌分析 | 第90-93页 |
| 5.4.3 冲裁件腐蚀产物的EDS分析及腐蚀机理 | 第93-101页 |
| 5.4.4 脉冲电流对冲裁件耐腐蚀性能影响的机制 | 第101-102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103-106页 |
| 6.1 总结 | 第103-104页 |
| 6.2 展望 | 第104-10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6-117页 |
| 致谢 | 第117-118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