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5-38页 |
1.1 昆虫简介及其翅的重要意义 | 第15-18页 |
1.1.1 昆虫在自然界的广泛分布及生态学地位 | 第15页 |
1.1.2 翅的发生对于昆虫的重要意义 | 第15-17页 |
1.1.3 昆虫翅的多样性 | 第17-18页 |
1.2 昆虫翅发育基因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1.2.1 模式昆虫翅发育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1.2.2 非模式昆虫翅发育基因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1.3 Hox基因在昆虫翅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 第22-29页 |
1.3.1 Hox基因介绍 | 第22-23页 |
1.3.2 Hox基因和昆虫翅发育的关系 | 第23-24页 |
1.3.3 Hox基因Ubx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1.3.4 昆虫Ubx的靶标基因及其对靶标基因的调控作用 | 第25-27页 |
1.3.5 Ultrabithorax蛋白结构与昆虫物种进化关系 | 第27-29页 |
1.4 其它与翅发育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29-32页 |
1.4.1 Apterous基因简介 | 第29-30页 |
1.4.2 Decapentaplegic基因简介 | 第30-31页 |
1.4.3 Vestigial功能简介 | 第31-32页 |
1.5 稻飞虱简介 | 第32-33页 |
1.6 稻飞虱翅二型以及迁飞现象 | 第33-36页 |
1.6.1 稻飞虱长翅、短翅成虫前后翅形态特点 | 第33-34页 |
1.6.2 稻飞虱长翅和短翅的飞行和生殖能力差异 | 第34-35页 |
1.6.3 稻飞虱翅型分化的内分泌控制机理 | 第35-36页 |
1.7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36页 |
1.8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36-38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8-52页 |
2.1 本研究中所用材料 | 第38-40页 |
2.1.1 主要实验试剂 | 第38页 |
2.1.2 常用试剂的配置 | 第38-40页 |
2.2 主要常用仪器 | 第40-41页 |
2.3 供试昆虫 | 第41页 |
2.4 稻飞虱总RNA的提取 | 第41-42页 |
2.5 第1链cDNA的合成 | 第42页 |
2.6 目的基因的克隆 | 第42-43页 |
2.7 目的片段的PCR扩增、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 | 第43页 |
2.8 dsRNA模板的制备 | 第43-44页 |
2.9 dsRNA的合成 | 第44-45页 |
2.10 dsRNA的酚氯仿抽提 | 第45-46页 |
2.11 三龄稻飞虱的注射方法 | 第46-47页 |
2.12 稻飞虱RNA原位杂交组织化学试验步骤 | 第47-48页 |
2.13 转基因果蝇试验 | 第48-52页 |
第三章 稻飞虱Ubx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52-90页 |
3.1 稻飞虱Ubx研究的出发点及其内容概括 | 第52-53页 |
3.2 三种稻飞虱Ubx基因的分子克隆及蛋白比对 | 第53-58页 |
3.2.1 褐飞虱Ubx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信息图 | 第54-55页 |
3.2.2 白背飞虱Ubx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信息图 | 第55-56页 |
3.2.3 灰飞虱Ubx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信息图 | 第56-57页 |
3.2.4 三种稻飞虱氨基酸序列全长和几种模式生物Ubx氨基酸序列同源比对图 | 第57-58页 |
3.3 稻飞虱Ubx蛋白结构的特殊性 | 第58-60页 |
3.4 褐飞虱Ubx表达谱分析 | 第60-64页 |
3.4.1 褐飞虱Ubx在长/短翅各个龄期表达量检测 | 第60-61页 |
3.4.2 褐飞虱Ubx在长/短翅五龄前后翅芽表达量荧光定量与半定量检测 | 第61页 |
3.4.3 原位杂交检测褐飞虱Ubx在长/短翅五龄前后翅芽表达情况 | 第61-63页 |
3.4.5 白背飞虱和灰飞虱Ubx在五龄翅芽表达情况检测 | 第63-64页 |
3.5 稻飞虱Ubx功能探索 | 第64-87页 |
3.5.1 稻飞虱Ubx显微注射RNAi相关表型 | 第64-77页 |
3.5.2 褐飞虱UbxRNAi后翅长变化 | 第77页 |
3.5.3 NlUbxRNAi后长翅/短翅稳定遗传系褐飞虱前/后翅芽靶标基因变化检测 | 第77-78页 |
3.5.4 利用Gal4-UAS遗传工具探索Ubx对翅发育的影响 | 第78-82页 |
3.5.5 黑腹果蝇和稻飞虱Ubx点突变功能验证 | 第82-85页 |
3.5.6 稻飞虱Ubx具有敏感而又温和浓度效应的生物学意义探索 | 第85-8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87-90页 |
第四章 NlDpp、NlVg、NlapA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90-109页 |
4.1 褐飞虱Dpp基因功能研究 | 第90-94页 |
4.1.1 NlDpp的基因序列 | 第90页 |
4.1.2 NlDpp在长翅/短翅稳定遗传系中的组织表达谱分析 | 第90-91页 |
4.1.3 显微注射法RNAi长翅和短翅稳定遗传系三龄褐飞虱 | 第91-92页 |
4.1.4 NlDppRNAi长翅稳定遗传系与短翅稳定遗传系褐飞虱表型 | 第92-93页 |
4.1.5 NlDppRNAi长翅与短翅稳定遗传系褐飞虱干扰效率 | 第93-94页 |
4.2 褐飞虱Vestigal基因功能研究 | 第94-99页 |
4.2.1 NlVg的基因序列 | 第95页 |
4.2.2 NlVg在长翅/短翅稳定遗传系中的组织表达谱分析 | 第95-96页 |
4.2.3 显微注射法RNAi长翅和短翅稳定遗传系三龄褐飞虱 | 第96页 |
4.2.4 NlVgRNAi长翅稳定遗传系与短翅稳定遗传系褐飞虱表型 | 第96-98页 |
4.2.5 NlVgRNAi长翅与短翅稳定遗传系褐飞虱干扰效率 | 第98-99页 |
4.3 褐飞虱apterousA相关功能研究 | 第99-109页 |
4.3.1 NlapA基因克隆与分析 | 第99-101页 |
4.3.2 NlapA在长翅/短翅稳定遗传系中的组织表达谱分析 | 第101页 |
4.3.3 褐飞虱显微注射法RNAi长翅和短翅稳定遗传系三龄褐飞虱 | 第101-102页 |
4.3.4 NlapA对褐飞虱翅形态发育的影响 | 第102-104页 |
4.3.5 NlapARNAi对褐飞虱翅长影响 | 第104-105页 |
4.3.6 NlapARNAi后NlapA表达量的变化 | 第105-106页 |
4.3.7 NlapARNAi后其靶标基因表达量变化 | 第106-107页 |
4.3.8 NlapA调控NlASH表达 | 第107页 |
4.3.9 NlASHRNAi相关实验 | 第107-109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109-116页 |
5.1 关于Ubx的讨论 | 第110-112页 |
5.1.1 Ubx一级氨基酸序列的特殊点以及表达谱的特殊性 | 第110-112页 |
小结 | 第112页 |
5.2 关于NlDpp的讨论 | 第112-113页 |
5.3 关于NlVg的讨论 | 第113页 |
5.4 关于NlapA的讨论 | 第113-114页 |
5.5 总结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5页 |
附表 | 第125-127页 |
附录 | 第127-190页 |
致谢 | 第190-196页 |
发表论文 | 第196页 |
正在投稿论文 | 第196-1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