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化学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生物化学技术论文

脱氧核酶荧光探针用于细胞内microRNA的放大检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本论文所用英文缩写单词表第11-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4页
    1.1 miRNA的检测意义第12-14页
    1.2 脱氧核酶荧光探针用于细胞内传感第14-16页
    1.3 脱氧核酶荧光探针用于细胞内传感的基础第16-17页
    1.4 脱氧核酶荧光探针用于细胞内传感的研究第17-23页
        1.4.1 脱氧核酶荧光探针用于细胞内金属离子的检测第17-20页
        1.4.2 脱氧核酶荧光探针用于细胞内核酸的检测第20-22页
        1.4.3 脱氧核酶荧光探针用于细胞内其它物质的检测第22-23页
    1.5 本文拟开展的研究工作第23-24页
第2章 基于金纳米颗粒的裂开型脱氧核酶探针用于细胞内miRNA-21的放大检测第24-41页
    2.1 前言第24页
    2.2 实验部分第24-31页
        2.2.1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24-27页
        2.2.2 缓冲溶液的配制第27页
        2.2.3 细胞的培养第27-28页
        2.2.4 金纳米颗粒的合成与表征第28页
        2.2.5 纳米探针的制备与表征第28页
        2.2.6 金纳米颗粒表面修饰的DNA双链数量的确定第28-29页
        2.2.7 凝胶电泳实验第29页
        2.2.8 荧光实验第29页
        2.2.9 探针稳定性分析第29-30页
        2.2.10 细胞TEM成像第30页
        2.2.11 探针的细胞毒性分析第30页
        2.2.12 激光共聚焦成像分析第30-31页
        2.2.13 流式细胞术分析第31页
        2.2.14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第31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1-40页
        2.3.1 实验原理第31-32页
        2.3.2 纳米探针的合成与表征第32-33页
        2.3.3 实验可行性的验证第33-34页
        2.3.4 探针在体外对miRNA-21的检测第34-35页
        2.3.5 探针稳定性分析第35页
        2.3.6 细胞毒性分析第35-36页
        2.3.7 细胞内荧光共定位成像第36-37页
        2.3.8 最佳成像时间的优化第37-38页
        2.3.9 细胞内荧光特异性分析第38-39页
        2.3.10 探针在不同细胞内对miRNA-21的成像分析第39-40页
    2.4 小结第40-41页
第3章 脱氧核酶级联放大体系用于细胞内miRNA-141的高灵敏检测第41-57页
    3.1 前言第41页
    3.2 实验部分第41-46页
        3.2.1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41-43页
        3.2.2 缓冲溶液的配制第43页
        3.2.3 细胞的培养第43-44页
        3.2.4 可行性验证实验第44页
        3.2.5 动力学考察第44页
        3.2.6 体外标准曲线的绘制第44-45页
        3.2.7 选择性考察第45页
        3.2.8 探针稳定性考察第45页
        3.2.9 激光共聚焦成像分析第45-46页
        3.2.10 流式细胞术分析第46页
        3.2.11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第4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6-56页
        3.3.1 实验原理第46-47页
        3.3.2 实验可行性的验证第47-49页
        3.3.3 动力学考察第49-50页
        3.3.4 探针对miRNA-141的体外响应曲线第50-51页
        3.3.5 选择性考察第51页
        3.3.6 探针的稳定性分析第51-52页
        3.3.7 细胞内荧光共定位成像第52页
        3.3.8 最佳成像时间的考察第52-53页
        3.3.9 细胞内荧光特异性考察第53-55页
        3.3.10 探针在不同细胞内对miRNA-141的检测第55-56页
    3.4 小结第56-57页
结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71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等离子体/微波诱导金属有机框架缺陷的产生及多相催化性能研究
下一篇:四苯并齐齐巴宾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光电磁学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