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平台参与视角下P2P网络借贷风险甄别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23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页
    1.2 研究现状第14-19页
        1.2.1 借款人视角:信息披露与违约风险第15-16页
        1.2.2 投资人视角:投资决策与风险识别第16-17页
        1.2.3 平台视角:融资绩效与经营风险第17-18页
        1.2.4 文献评述第18-19页
    1.3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第19-22页
    1.4 创新点第22-23页
第2章 P2P网络借贷风险现状及成因第23-30页
    2.1 P2P网络借贷风险现状第23-25页
    2.2 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用风险第25-27页
        2.2.1 逆向选择与信贷配给问题第26-27页
        2.2.2 道德风险问题第27页
    2.3 借款人自身因素导致的信用风险第27-28页
    2.4 其他因素导致的信用风险第28-29页
    2.5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P2P平台运营模式以及针对借款人信用风险甄别机理分析第30-39页
    3.1 P2P网络借贷平台运营模式第30-34页
        3.1.1 业务流程及平台功能第30-31页
        3.1.2 运营模式第31-33页
        3.1.3 平台去担保化并转向风险甄别的趋势第33-34页
    3.2 平台参与下的借款人信用风险甄别机理分析第34-38页
        3.2.1 平台关键职责:长尾借款群体的风险甄别第34-35页
        3.2.2 风险甄别工具:平台主导的信用评级系统第35-36页
        3.2.3 风险甄别手段:基于历史数据的行为分析第36-38页
    3.3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4章 基于平台的借款人信用风险甄别实证研究第39-53页
    4.1 数据来源第39页
    4.2 模型设定第39-41页
        4.2.1 构建Logit回归模型第39-40页
        4.2.2 以信用等级为解释变量构建多元回归模型第40-41页
        4.2.3 以历史交易数据为解释变量构建多元回归模型第41页
    4.3 变量设置及描述性统计第41-45页
        4.3.1 变量设置第41-43页
        4.3.2 样本描述性统计第43-45页
    4.4 回归结果分析第45-49页
        4.4.1 Logit回归及结果分析第45-48页
        4.4.2 信用等级与违约风险的关系第48页
        4.4.3 历史交易数据与违约风险的关系第48-49页
    4.5 稳健性检验第49-52页
    4.6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结论与展望第53-56页
参考文献第56-61页
致谢第61-6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效率和阻塞问题研究
下一篇:基于BSC和RSM的房地产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