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概述 | 第11-15页 |
1.2.1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12-13页 |
1.2.2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性能指标及影响因素 | 第13-15页 |
1.3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3.1 光阳极的研究进展 | 第15页 |
1.3.2 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3.3 対电极的研究进展 | 第16页 |
1.3.4 敏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4 光合系统复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4.1 植物组织或微藻细胞中PSCs的研究进展 | 第17页 |
1.4.2 PSCs的稳定性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5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5.1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 | 第18-19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2章 实验试剂、仪器及实验方法 | 第20-24页 |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0-2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1-24页 |
2.2.1 微藻培养 | 第21-22页 |
2.2.2阳极氧化法制备TiO_2 | 第22页 |
2.2.3 背光式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 第22-23页 |
2.2.4 光电性能测试方法 | 第23-24页 |
第3章 光合系统复合物的提取及稳定性分析 | 第24-31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实验内容 | 第24-25页 |
3.2.1 集胞藻富集培养 | 第24页 |
3.2.2 集胞藻PSCs的提取方法优化 | 第24-25页 |
3.2.3 PSCs光吸收特性测试 | 第25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5-30页 |
3.3.1 集胞藻细胞的生长形态及生长曲线 | 第25-26页 |
3.3.2 PSCs性能分析 | 第26-30页 |
3.4 DSSCs光敏剂的制备 | 第3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响应面法优化阳极氧化法制备TiO_2光阳极 | 第31-38页 |
4.1 引言 | 第3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31-32页 |
4.2.1 阳极氧化法制备TiO_2条件优化 | 第31页 |
4.2.2 TiO_2光阳极制备及光电转化性能测试 | 第31-32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2-37页 |
4.3.1 CentralCompositeDesign中心组合优化设计结果与响应面分析 | 第32-34页 |
4.3.2 双因子交互作用分析 | 第34-36页 |
4.3.3 TiO_2光阳极光电转化性能测试 | 第36-3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5章 电解质的优选 | 第38-44页 |
5.1 引言 | 第38页 |
5.2 实验内容 | 第38-39页 |
5.2.1 电解质的不同pH对电池性能的研究 | 第38页 |
5.2.2 电解质种类对电池性能的研究 | 第38页 |
5.2.3 电解质的不同浓度对电池性能的研究 | 第38-39页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9-43页 |
5.3.1 电解质pH对电池光电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39-40页 |
5.3.2 电解质种类对电池光电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40-42页 |
5.3.3 电解质浓度对电池光电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42-4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6章 光合系统复合物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分析 | 第44-52页 |
6.1 引言 | 第44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44-45页 |
6.2.1 PSCs光敏剂敏化TiO_2光阳极 | 第44页 |
6.2.2 背光式DSSCs的组装 | 第44页 |
6.2.3 背光式DSSCs的光电性能测试 | 第44-45页 |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5-51页 |
6.3.1 敏化过程中敏化时间对电池的光电性能的影响 | 第45-48页 |
6.3.2 PSCs敏化剂的浓度对电池光电性能的影响 | 第48-50页 |
6.3.3 PSCs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分析 | 第50-51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