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导论 | 第8-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9-15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研究述评 | 第14-15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及对象 | 第16-17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2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1.5 理论依据 | 第17-19页 |
1.5.1 理性情绪疗法 | 第17-19页 |
1.5.2 生态系统理论 | 第19页 |
1.6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1.6.1 禁毒社会工作 | 第19-20页 |
1.6.2 社区戒毒 | 第20页 |
1.6.3 社区戒毒人员 | 第20-21页 |
第2章 个案情况及服务预估 | 第21-30页 |
2.1 个案情况 | 第21-22页 |
2.1.1 案主来源 | 第21页 |
2.1.2 案主信息 | 第21-22页 |
2.2 服务预估 | 第22-30页 |
2.2.1 案主生态系统评估 | 第23-24页 |
2.2.2 案主就业困境及成因 | 第24-29页 |
2.2.3 案主需求评估 | 第29-30页 |
第3章 社区戒毒人员再就业的路径探索 | 第30-37页 |
3.1 微观系统的介入 | 第30-33页 |
3.1.1 建立合理的自我认知 | 第30-32页 |
3.1.2 增加就业知识及技能 | 第32-33页 |
3.1.3 拓展就业信息获取渠道 | 第33页 |
3.1.4 鼓励案主自主创业 | 第33页 |
3.2 中观系统的介入 | 第33-35页 |
3.2.1 构建案主社区支持网络 | 第33-34页 |
3.2.2 改变用人单位刻板印象 | 第34-35页 |
3.3 宏观系统的介入 | 第35-37页 |
3.3.1 志愿服务:回报社会,提升价值 | 第35页 |
3.3.2 社区宣传:增进理解,消除偏见 | 第35-36页 |
3.3.3 社会倡导:完善政策,回归社会 | 第36-37页 |
第4章 个案服务成效评估 | 第37-44页 |
4.1 成效评估 | 第37-41页 |
4.1.1 焦虑量表测评结果分析 | 第37-38页 |
4.1.2 生态系统改善情况评估 | 第38-39页 |
4.1.3 访谈结果分析 | 第39-41页 |
4.2 服务成效总结 | 第41-44页 |
4.2.1 转变了案主的非理性信念 | 第41页 |
4.2.2 挖掘和培育了案主内在潜能 | 第41-43页 |
4.2.3 提升了案主自助的能力建设 | 第43页 |
4.2.4 促进了案主生态系统的良性互动 | 第43-44页 |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4-48页 |
5.1 本研究的基本结论 | 第44-45页 |
5.1.1 戒毒人员重建合理的自我认知是实现就业的重要前提 | 第44页 |
5.1.2 社会工作可有效助力解决戒毒人员的再就业难题 | 第44-45页 |
5.1.3 社会工作者的接纳和支持是戒毒人员的强大后盾 | 第45页 |
5.2 本研究的不足 | 第45-48页 |
5.2.1 单案例研究的结果可能缺乏典型性 | 第45-46页 |
5.2.2 个案时间有限,效果难评估、难巩固 | 第46页 |
5.2.3 社区有限资源制约个案服务成效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附录 | 第50-55页 |
附录1 Z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就业服务建档表 | 第50-53页 |
附录2 焦虑自评量表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