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普顿散射成像探测器的研制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1-19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目标 | 第17-18页 |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8-19页 | 
| 第2章 康普顿相机成像基础 | 第19-28页 | 
| 2.1 伽马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第19-22页 | 
| 2.1.1 光电效应 | 第19-20页 | 
| 2.1.2 康普顿-吴有训效应 | 第20-22页 | 
| 2.1.3 电子对效应 | 第22页 | 
| 2.2 角分辨率影响因素 | 第22-28页 | 
| 2.2.1 探测器能量分辨率 | 第24-25页 | 
| 2.2.2 探测器空间分辨率 | 第25-26页 | 
| 2.2.3 多普勒展宽效应 | 第26-28页 | 
| 第3章 康普顿散射成像探头的设计 | 第28-39页 | 
| 3.1 闪烁体探测器基本原理 | 第28-31页 | 
| 3.1.1 光电倍增管 | 第28-30页 | 
| 3.1.2 固态探测器 | 第30-31页 | 
| 3.2 闪烁体阵列设计 | 第31-33页 | 
| 3.2.1 闪烁体材料的选择 | 第31-33页 | 
| 3.2.2 GAGG:Ce闪烁体阵列 | 第33页 | 
| 3.3 硅光电倍增管原理和特性 | 第33-35页 | 
| 3.3.1 硅光电倍增管基本组成单元 | 第33-35页 | 
| 3.3.2 硅光电倍增管特性 | 第35页 | 
| 3.4 硅光电倍增管的选择 | 第35-36页 | 
| 3.5 SiPM阵列的研制 | 第36-39页 | 
| 第4章 探测器读出电路设计 | 第39-48页 | 
| 4.1 位置读出电路 | 第39-42页 | 
| 4.1.1 Anger电路 | 第39-40页 | 
| 4.1.2 DPC电路 | 第40页 | 
| 4.1.3 行/列读出电路 | 第40-41页 | 
| 4.1.4 SCD电路 | 第41-42页 | 
| 4.2 滤波成形电路 | 第42-43页 | 
| 4.3 定时电路的设计 | 第43-45页 | 
| 4.4 低噪声模拟电源设计 | 第45-48页 | 
| 第5章 图像重建算法 | 第48-59页 | 
| 5.1 迭代算法 | 第48-49页 | 
| 5.1.1 EM算法 | 第48页 | 
| 5.1.2 MLEM算法 | 第48-49页 | 
| 5.2 简单反投影算法 | 第49-51页 | 
| 5.3 滤波反投影算法 | 第51-59页 | 
| 5.3.1 传统的滤波反投影算法 | 第51-54页 | 
| 5.3.2 改进的滤波反投影 | 第54-59页 | 
| 第6章 性能测试与评价 | 第59-66页 | 
| 6.1 光导厚度的测试 | 第59-60页 | 
| 6.2 单探头位置分辨率的测试 | 第60-61页 | 
| 6.3 单探头能量分辨率测试 | 第61-62页 | 
| 6.4 共同工作时的位置分辨率 | 第62-63页 | 
| 6.5 多源散点图测试 | 第63-65页 | 
| 6.6 图像重建结果 | 第65-66页 | 
| 结论 | 第66-68页 | 
| 致谢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