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动力机械论文

驻波热声发动机理论和实验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30页
    1.1 研究背景第16-17页
    1.2 热声效应的发现第17-19页
    1.3 热声发动机的研究进展第19-26页
        1.3.1 驻波型热声发动机第19-22页
        1.3.2 行波型热声发动机第22-26页
    1.4 热声制冷机的研究进展第26-28页
    1.5 本文工作简介第28-30页
第二章 热声学理论基础第30-43页
    2.1 热声效应的分析第30-32页
        2.1.1 热声发动机第30-31页
        2.1.2 热声制冷机第31-32页
    2.2 热声发动机的分类第32-34页
        2.2.1 驻波型热声发动机第32-33页
        2.2.2 行波热声发动机第33-34页
    2.3 热声学重要参数第34-36页
        2.3.1 波长第34页
        2.3.2 热渗透深度第34-35页
        2.3.3 粘性渗透深度第35页
        2.3.4 气团位移第35-36页
        2.3.5 相对压力振幅第36页
        2.3.6 工质气体第36页
        2.3.7 平均压力第36页
        2.3.8 频率第36页
    2.4 线性热声理论第36-42页
        2.4.1 热声连续性方程第37-40页
        2.4.2 热声动量方程第40页
        2.4.3 热声能流方程第40-42页
    2.5 小结第42-43页
第三章 开口驻波热声发动机的性能研究第43-62页
    3.1 前言第43页
    3.2 开口驻波热声发动机的组成第43-47页
        3.2.1 换热器第43-44页
        3.2.2 板叠第44-45页
        3.2.3 谐振管第45-46页
        3.2.4 工质第46-47页
    3.3 DeltaEC仿真模拟第47-49页
        3.3.1 DeltaEC简介第47-48页
        3.3.2 DeltaEC仿真第48-49页
    3.4 实验装置第49-52页
        3.4.1 系统整体结构第49-50页
        3.4.2 数据采集系统第50页
        3.4.3 实验步骤第50-52页
    3.5 板叠结构参数之板厚和间距与谐振管长度的组合第52-55页
        3.5.1 分析与讨论第52-55页
        3.5.2 总结第55页
    3.6 板叠结构参数之长度和板厚与谐振管长度的组合第55-58页
        3.6.1 分析与讨论第55-58页
        3.6.2 总结第58页
    3.7 板叠位置与长度的组合第58-61页
        3.7.1 分析与讨论第58-61页
        3.7.2 总结第61页
    3.8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四章 对称式驻波热声发动机的性能研究第62-73页
    4.1 前言第62页
    4.2 实验装置第62-65页
        4.2.1 总体介绍第62-64页
        4.2.2 实验步骤第64-65页
    4.3 DeltaEC仿真建模第65-66页
    4.4 工质气体与谐振管长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第66-69页
        4.4.3 结果与讨论第66-68页
        4.4.4 总结第68-69页
    4.5 充气压力与谐振管长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第69-72页
        4.5.1 结果与讨论第69-71页
        4.5.2 总结第71-72页
    4.6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73-75页
    5.1 全文总结第73页
    5.2 展望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错盘布置下挤扩支盘桩竖向承载性状有限元研究
下一篇:康普顿散射成像探测器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