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演武地区中侏罗统直罗组沉积微相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6页 |
1.1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4-16页 |
第2章 地质背景 | 第16-20页 |
2.1 区域构造特征 | 第16-17页 |
2.2 区域地层特征 | 第17-20页 |
第3章 地层划分及物源方向分析 | 第20-32页 |
3.1 直罗组分布 | 第20页 |
3.2 直罗组地层划分对比 | 第20-28页 |
3.2.1 地层层序旋回划分识别标志 | 第20-23页 |
3.2.2 地层层序旋回划分方案 | 第23-28页 |
3.3 物源方向及古地貌分析 | 第28-32页 |
3.3.1 古流向对物源方向的指示 | 第28-29页 |
3.3.2 直罗组沉积前古地貌 | 第29-32页 |
第4章 沉积相特征 | 第32-41页 |
4.1 沉积相标志 | 第32-37页 |
4.1.1 古生物标志 | 第32页 |
4.1.2 岩性标志 | 第32-33页 |
4.1.3 沉积构造标志 | 第33-34页 |
4.1.4 粒度分析标志 | 第34-36页 |
4.1.5 沉积相测井相应分析标志 | 第36-37页 |
4.2 沉积相类型 | 第37-38页 |
4.3 典型单井相分析 | 第38-39页 |
4.4 连井沉积相对比 | 第39-41页 |
第5章 沉积相分布及相模式 | 第41-52页 |
5.1 优势相分析 | 第41页 |
5.2 沉积微相展布 | 第41-51页 |
5.2.1 直4_2期沉积相分布 | 第42-43页 |
5.2.2 直4_1期沉积相分布 | 第43-44页 |
5.2.3 直3_2期沉积相分布 | 第44-45页 |
5.2.4 直3_1期沉积相分布 | 第45-46页 |
5.2.5 直2_2期沉积相分布 | 第46-47页 |
5.2.6 直2_1期沉积相分布 | 第47-48页 |
5.2.7 直1_2期沉积相分布 | 第48-50页 |
5.2.8 直1_1期沉积相分布 | 第50-51页 |
5.3 沉积演化模式 | 第51-52页 |
第6章 主要认识及结论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