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历史文化街区微更新策略研究--以南京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14-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6页
        1.1.1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面临严峻挑战第14-15页
        1.1.2 南京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第15-16页
        1.1.3 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契机第16页
    1.2 课题意义与研究目的第16-18页
        1.2.1 课题意义第16-17页
        1.2.2 研究目的第17-18页
    1.3 相关概念与研究对象界定第18-20页
        1.3.1 历史文化街区相关概念第18-19页
        1.3.2 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及其特点第19页
        1.3.3 更新第19-20页
    1.4 论文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0-22页
        1.4.1 研究内容第20页
        1.4.2 研究方法第20-22页
    1.5 论文研究框架第22-24页
第2章 国内外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理论与实践第24-48页
    2.1 国外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第24-36页
        2.1.1 国外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相关研究综述第24-26页
        2.1.2 国外历史文化街区相关的国际宪章第26-29页
        2.1.3 国外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的相关实例第29-36页
    2.2 国内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第36-40页
        2.2.1 国内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相关研究综述第36-37页
        2.2.2 国内历史文化街区相关规范条例第37-38页
        2.2.3 国内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相关理论第38-40页
    2.3 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模式第40-43页
        2.3.1 冷冻式保护模式第40-41页
        2.3.2 大规模更新模式第41-42页
        2.3.3 有机更新模式第42-43页
    2.4 历史文化街区微更新模式引入第43-46页
        2.4.1 微更新模式提出第43-44页
        2.4.2 微更新模式特点第44-45页
        2.4.3 微更新模式运用第45-46页
    2.5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3章 南京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现状调研与分析第48-70页
    3.1 南京老城南地区发展概述第48-50页
    3.2 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发展沿革第50-55页
        3.2.1 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范围第51-52页
        3.2.2 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历程第52-55页
    3.3 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现状调研分析第55-63页
        3.3.1 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现状第55-60页
        3.3.2 物质环境更新要素分析第60-62页
        3.3.3 社会文化更新要素分析第62-63页
    3.4 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总结第63-69页
        3.4.1 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存在的问题第64-66页
        3.4.2 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得到的启示第66-68页
        3.4.3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的趋势第68-69页
    3.5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4章 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实例研究第70-96页
    4.1 调研案例的选定第70-71页
    4.2 上海新天地历史文化街区实态调研第71-77页
        4.2.1 地理位置第71页
        4.2.2 更新历程第71-72页
        4.2.3 目标定位第72页
        4.2.4 更新设计方案第72-74页
        4.2.5 更新运作机制第74-75页
        4.2.6 意义和影响第75-77页
    4.3 上海田子坊历史文化街区实态调研第77-85页
        4.3.1 地理位置第77-78页
        4.3.2 更新历程第78-81页
        4.3.3 目标定位第81页
        4.3.4 更新设计分析第81-83页
        4.3.5 更新运作机制第83-84页
        4.3.6 意义和影响第84-85页
    4.4 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实态调研第85-93页
        4.4.1 地理位置第86页
        4.4.2 更新历程第86-88页
        4.4.3 目标定位第88页
        4.4.4 更新设计方案第88-90页
        4.4.5 更新运作机制第90-91页
        4.4.6 意义和影响第91-93页
    4.5 本章小结第93-96页
第5章 历史文化街区微更新策略第96-130页
    5.1 历史文化街区微更新设计原则第96-98页
        5.1.1 整体性原则第96-97页
        5.1.2 微型化原则第97页
        5.1.3 渐进性原则第97页
        5.1.4 有机传承原则第97-98页
    5.2 传承历史文脉第98-103页
        5.2.1 解读街区历史文脉第98-99页
        5.2.2 社会文化层面上的文脉传承第99-101页
        5.2.3 物质环境层面上的文脉传承第101-103页
    5.3 整合街区功能第103-109页
        5.3.1 精准确定街区的功能定位第104页
        5.3.2 合理置换街区功能第104-107页
        5.3.3 融合多样街区功能第107-108页
        5.3.4 功能整合的运作机制第108-109页
    5.4 修复整体形态第109-125页
        5.4.1 街巷形态的保护第109-114页
        5.4.2 节点空间的塑造第114-115页
        5.4.3 建筑及院落形态的织补第115-122页
        5.4.4 景观小品及环境的营造第122-125页
    5.5 完善运作机制第125-129页
        5.5.1 完善政府主导的政策框架第125-126页
        5.5.2 合理分割土地使用权第126页
        5.5.3 强化公众参与第126-128页
        5.5.4 充足资金保障第128页
        5.5.5 实施科学管理第128-129页
    5.6 本章小结第129-130页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后续展望第130-134页
    6.1 研究结论第130-132页
        6.1.1 南京市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现状存在的问题第130页
        6.1.2 历史文化街区微更新的设计策略与方法第130-132页
    6.2 研究不足与后续展望第132-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4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第140-142页
致谢第142-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京龙潭街道社区综合体功能设计策略研究
下一篇:焊接残余应力对钢桁架节点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