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经济思想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一、写作缘由与研究思路 | 第11页 |
二、学术前史 | 第11-14页 |
(一) 国内的研究情况 | 第11-13页 |
(二) 国外的研究情况 | 第13-14页 |
三、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淮南子》经济思想的内容 | 第16-27页 |
一、社会分工思想 | 第17-18页 |
二、生态经济思想 | 第18-21页 |
三、农业思想 | 第21-23页 |
(一) 重视农业生产 | 第21-22页 |
(二) 粮食储备思想 | 第22-23页 |
四、手工业经济思想 | 第23-24页 |
五、商业思想 | 第24-25页 |
六、赋税思想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淮南子》经济思想产生的基础 | 第27-35页 |
一、《淮南子》经济思想产生的主观原因——刘安其人 | 第27-28页 |
二、《淮南子》经济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 | 第28-33页 |
(一) 先秦道家的思想 | 第28-29页 |
(二) “黄老之学”在汉初的盛行 | 第29-30页 |
(三) 西汉前期影响较大的经济思想 | 第30-33页 |
三、《淮南子》经济思想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 | 第33-35页 |
(一) 西汉前期整体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 | 第33-34页 |
(二) 淮南王国经济的发展 | 第34-35页 |
第四章 《淮南子》经济思想的特点 | 第35-41页 |
一、以“道”为最高范畴,积极的“无为” | 第35-38页 |
(一) 以“道”为最高范畴 | 第35-36页 |
(二) 积极“无为” | 第36-38页 |
二、安民足用 | 第38-39页 |
三、因时而变 | 第39-41页 |
第五章 《淮南子》经济思想的评价 | 第41-45页 |
一、《淮南子》经济思想的局限 | 第41-42页 |
二、《淮南子》经济思想的影响 | 第42-43页 |
三、《淮南子》经济思想的当代启示 | 第43-45页 |
结束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后记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