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创新点 | 第5-6页 |
英汉对照缩略词表 | 第6-9页 |
中文摘要 | 第9-12页 |
ABSTRACT | 第12-15页 |
1 前言 | 第16-18页 |
第一部分 口服普萘洛尔联合局部硬化治疗儿童大型软组织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 第18-27页 |
2 临床资料及方法 | 第18-21页 |
2.1 临床资料 | 第18-19页 |
2.2 方法 | 第19-20页 |
2.3 疗效判断标准 | 第20页 |
2.4 统计学方法 | 第20-21页 |
3 研究结果 | 第21-24页 |
3.1 临床疗效 | 第21-23页 |
3.2 并发症 | 第23-24页 |
4 讨论 | 第24-27页 |
4.1 普萘洛尔及硬化剂的治疗原理 | 第24-25页 |
4.2 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 第25页 |
4.3 两组并发症的分析及预防 | 第25-26页 |
4.4 治疗无效病例多因素分析 | 第26-27页 |
第二部分 聚桂醇泡沫硬化剂同平阳霉素治疗儿童大型软组织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 第27-36页 |
5 临床资料和方法 | 第27-30页 |
5.1 临床资料 | 第27-28页 |
5.2 方法 | 第28-30页 |
5.3 疗效判断标准 | 第30页 |
5.4 统计学方法 | 第30页 |
6 研究结果 | 第30-32页 |
6.1 临床疗效 | 第30-32页 |
6.2 并发症 | 第32页 |
7 讨论 | 第32-36页 |
7.1 聚桂醇泡沫硬化剂的原理 | 第32-33页 |
7.2 平阳霉素四联硬化剂的原理 | 第33-34页 |
7.3 两种硬化剂的临床疗效比较 | 第34页 |
7.4 对治疗无效病例因素分析 | 第34-36页 |
第三部分 超选择血管内栓塞联合局部硬化治疗儿童大型软组织血管瘤的临床疗效 | 第36-49页 |
8 临床资料和方法 | 第36-40页 |
8.1 临床资料 | 第36-37页 |
8.2 术前诊断及影像表现 | 第37-38页 |
8.3 方法 | 第38-39页 |
8.4 疗效评价 | 第39页 |
8.5 统计学方法 | 第39-40页 |
9 结果 | 第40-43页 |
9.1 临床疗效 | 第40-43页 |
9.2 术中造影表现 | 第43页 |
10 讨论 | 第43-49页 |
10.1 两种治疗方法原理及适应证 | 第43-44页 |
10.2 两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及难点 | 第44-45页 |
10.3 联合治疗的选择标准及必要性 | 第45-46页 |
10.4 栓塞材料的选择及注意事项 | 第46页 |
10.5 影响临床疗效及无效病例的因素分析 | 第46-47页 |
10.6 并发症的分析及预防 | 第47-49页 |
第四部分 临床激素与介入联合治疗婴幼儿卡-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 第49-63页 |
11 临床资料和方法 | 第49-52页 |
11.1 临床资料 | 第49-50页 |
11.2 方法 | 第50-51页 |
11.3 疗效判断 | 第51页 |
11.4 统计学方法 | 第51-52页 |
12 结果 | 第52-53页 |
12.1 临床疗效 | 第52页 |
12.2 并发症 | 第52-53页 |
13 讨论 | 第53-55页 |
13.1 KMS的诊断与发病机制 | 第53页 |
13.2 激素及局部硬化治疗原理 | 第53-54页 |
13.3 血管内栓塞及局部治疗优势 | 第54-55页 |
13.4 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局限性及解决方案 | 第55页 |
14 结论 | 第55-57页 |
15 附图 | 第57-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综述 儿童大型软组织血管瘤的治疗现状 | 第69-81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