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腔内增益和损耗分布产生特定高斯光束的方法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2-30页 |
1.1 前言 | 第12-13页 |
1.2 不同模式高斯光束的应用 | 第13-17页 |
1.3 特定模式激光光束的产生研究 | 第17-26页 |
1.4 特定模式激光光束的产生原理 | 第26-28页 |
1.5 本论文的内容安排和创新之处 | 第28-30页 |
2 LD端面泵浦固体激光器模型 | 第30-47页 |
2.1 前言 | 第30-31页 |
2.2 实验模型结构 | 第31-33页 |
2.3 腔内光学元件的计算模型 | 第33-34页 |
2.4 激光场在腔内的传播模型 | 第34-42页 |
2.5 计算模型的验证 | 第42-4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3 基于损耗控制的IG光束产生 | 第47-69页 |
3.1 前言 | 第47-48页 |
3.2 IG光束的光场分布及特点分析 | 第48-51页 |
3.3 横模选择理论与“损耗控制” | 第51-53页 |
3.4 端面泵浦稳定平凹腔模型 | 第53-54页 |
3.5 IG光束的产生 | 第54-65页 |
3.6 谐振腔内的损耗分析 | 第65-67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4 基于腔内非均匀介质耦合效应的矩阵计算 | 第69-94页 |
4.1 前言 | 第69-71页 |
4.2 非均匀介质的耦合效应 | 第71-76页 |
4.3 矩阵计算的模型 | 第76-78页 |
4.4 矩阵模型的验证 | 第78-83页 |
4.5 稳定状态下IG光束的矩阵计算 | 第83-88页 |
4.6 非稳定状态下IG光束的矩阵计算 | 第88-9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5 腔内相干多模的产生 | 第94-117页 |
5.1 前言 | 第94-95页 |
5.2 产生相干多模的原理 | 第95-98页 |
5.3 端面泵浦固体激光器模型 | 第98-99页 |
5.4 非同阶LG光束的相干叠加 | 第99-104页 |
5.5 M2<1光束的产生 | 第104-109页 |
5.6 具有不同轨道角动量涡旋光束的相干叠加 | 第109-115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15-117页 |
6 全文总结和工作展望 | 第117-121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117-119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119-121页 |
致谢 | 第121-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36页 |
附录1 因斯多项式 | 第136-138页 |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