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 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创新 | 第15页 |
1.3.2 研究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念综述 | 第16-30页 |
2.1 贸易自由化理论发展述评 | 第16-17页 |
2.1.1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 第16页 |
2.1.2.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 第16-17页 |
2.1.3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 第17页 |
2.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7-30页 |
2.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7-25页 |
2.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25-30页 |
第三章 东盟成员国经济发展线路考察 | 第30-62页 |
3.1 CAFTA基本框架的主要内容 | 第30-31页 |
3.2 东盟六国的增长与出口格局综述 | 第31-46页 |
3.2.1 东盟六国的大背景 | 第31-34页 |
3.2.2 东盟五国的出口构成变化 | 第34-46页 |
3.3 概述CLMV国家出口模式和生长 | 第46-60页 |
3.3.1 CLMV国家的背影 | 第46-60页 |
3.4 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发展 | 第60-62页 |
第四章 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及变化趋势分析 | 第62-79页 |
4.1 中国对东盟的商品进口贸易 | 第62-67页 |
4.2 中国对东盟的商品出口贸易 | 第67-71页 |
4.3 中国与东盟商品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 | 第71-75页 |
4.4 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指数(TCI)分析 | 第75-76页 |
4.5 中国与东盟贸易结合度指数(DTC)分析 | 第76-7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五章 中国与东盟自贸区经济影响的模拟分析 | 第79-119页 |
5.1 GTAP MODEL多国贸易分析;贸易分析模型简介 | 第79-80页 |
5.2 中国-东盟自贸区情景设计 | 第80-85页 |
5.3 模拟情景结果 | 第85-117页 |
5.3.1 关税削减情景(S1情景) | 第85-95页 |
5.3.2 贸易便利化情景(S2情景) | 第95-106页 |
5.3.3 中国-东盟铁路建设情景(S3情景) | 第106-11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7-11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119-137页 |
6.1 本文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119页 |
6.2 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 | 第119-120页 |
6.3 中国-东盟取消双边货物贸易关税(S1情景) | 第120-123页 |
6.4 中国-东盟取消双边货物贸易关税、同时促进双边贸易便利化(S2情景) | 第123-127页 |
6.5 促进中国-东盟铁路建设(S3情景) | 第127-131页 |
6.6 政策建议 | 第131-137页 |
6.6.1 参与区域生产网络的一体化 | 第131页 |
6.6.2 东盟国家政府应当采取新政策 | 第131-132页 |
6.6.3 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以在国际市场上竞争 | 第132页 |
6.6.4 妥善解决区域内的政治矛盾,促进区域内国家的和平共处、和谐发展 | 第132-133页 |
6.6.5 加速中国-东盟贸易构造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结构转化 | 第133-134页 |
6.6.6 逐步减少商品贸易关税、非关税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 | 第134页 |
6.6.7 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国-东盟铁路建设以及湄公河航运通道建设 | 第134-135页 |
6.6.8 自贸区建设要关注不同国家的切实利益,利用亚投行等国际发展机制对可能受损的国家建立补偿激励机制 | 第135-136页 |
6.6.9 进一步继续扩大升级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 | 第136-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5页 |
致谢 | 第145-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