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符号说明 | 第19-2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21-39页 |
1.1 引言 | 第21页 |
1.2 废水现状 | 第21-22页 |
1.2.1 苯胺、苯酚工业废水 | 第21-22页 |
1.2.2 垃圾渗滤液 | 第22页 |
1.3 废水的常用处理方法 | 第22-28页 |
1.3.1 物化法 | 第22页 |
1.3.2 絮凝法 | 第22-23页 |
1.3.3 膜分离法 | 第23页 |
1.3.4 电化学法 | 第23页 |
1.3.5 生物法 | 第23页 |
1.3.6 高级氧化法 | 第23-28页 |
1.4 高压脉冲放电反应器 | 第28-36页 |
1.4.1 高压脉冲放电反应器电源的种类 | 第28-31页 |
1.4.2 高压脉冲放电反应器结构 | 第31-36页 |
1.5 苯胺、苯酚工业废水的处理 | 第36-37页 |
1.5.1 苯胺工业废水的处理 | 第36页 |
1.5.2 苯酚工业废水的处理 | 第36-37页 |
1.6 垃圾渗滤液的处理 | 第37页 |
1.7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37-39页 |
第二章 高压脉冲放电降解苯胺、苯酚模拟废水 | 第39-75页 |
2.1 装置与试剂 | 第40-43页 |
2.1.1 高压脉冲放电电源及反应器 | 第40-42页 |
2.1.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42页 |
2.1.3 分析方法 | 第42-43页 |
2.2 高压脉冲放电降解苯胺、苯酚模拟废水的基础研究 | 第43-58页 |
2.2.1 初始pH的影响 | 第43-46页 |
2.2.2 电极间距的影响 | 第46-49页 |
2.2.3 Fe~(2+)添加量的影响 | 第49-51页 |
2.2.4 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51-55页 |
2.2.5 曝气量的影响 | 第55-58页 |
2.3 填充层对高压脉冲放电降解苯胺、苯酚模拟废水的强化 | 第58-73页 |
2.3.1 填充颗粒的影响 | 第59-61页 |
2.3.2 不锈钢球粒径的影响 | 第61-64页 |
2.3.3 填充网的影响 | 第64-67页 |
2.3.4 不锈钢网网孔的影响 | 第67-70页 |
2.3.5 不锈钢网层数的影响 | 第70-7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三章 高压脉冲放电降解垃圾渗滤液 | 第75-99页 |
3.1 装置与试剂 | 第75-77页 |
3.1.1 高压脉冲放电电源及反应器 | 第75页 |
3.1.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75-77页 |
3.1.3 分析方法 | 第77页 |
3.2 高压脉冲放电降解垃圾渗滤液的基础研究 | 第77-88页 |
3.2.1 初始pH的影响 | 第77-78页 |
3.2.2 电极间距的影响 | 第78-80页 |
3.2.3 Fe~(2+)添加量的影响 | 第80-82页 |
3.2.4 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82-84页 |
3.2.5 曝气量的影响 | 第84-86页 |
3.2.6 电导率的影响 | 第86-88页 |
3.3 填充层对高压脉冲放电降解垃圾渗滤液的强化 | 第88-98页 |
3.3.1 填充颗粒的影响 | 第88-90页 |
3.3.2 不锈钢球粒径的影响 | 第90-91页 |
3.3.3 填充网的影响 | 第91-93页 |
3.3.4 不锈钢网网孔的影响 | 第93-94页 |
3.3.5 不锈钢网层数的影响 | 第94-96页 |
3.3.6 整装填料的强化 | 第96-9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第四章 放电电源、反应器对垃圾渗滤液降解的强化 | 第99-113页 |
4.1 试剂与分析方法 | 第99页 |
4.2 放电电源对高压脉冲放电降解垃圾渗滤液的强化 | 第99-105页 |
4.2.1 高压脉冲放电新电源 | 第99-101页 |
4.2.2 放电电源的影响 | 第101-102页 |
4.2.3 放电电压的影响 | 第102-104页 |
4.2.4 脉冲频率的影响 | 第104-105页 |
4.3 反应器类型对高压脉冲放电降解垃圾渗滤液的影响 | 第105-112页 |
4.3.1 反应器改进 | 第105页 |
4.3.2 反应器的影响 | 第105-108页 |
4.3.3 曝气量的影响 | 第108-110页 |
4.3.4 整装填料的强化 | 第110-11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第五章 真实废水化学降解全过程 | 第113-129页 |
5.1 装置与试剂 | 第113-114页 |
5.1.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113-114页 |
5.1.2 分析方法 | 第114页 |
5.2 絮凝过程对垃圾渗滤液预处理的研究 | 第114-118页 |
5.2.1 絮凝剂的影响 | 第115-116页 |
5.2.2 助凝剂的影响 | 第116-117页 |
5.2.3 初始pH的影响 | 第117-118页 |
5.3 Fenton过程对垃圾渗滤液预处理的研究 | 第118-120页 |
5.3.1 初始pH的影响 | 第118-120页 |
5.3.2 Fe~(2+)添加量的影响 | 第120页 |
5.3.3 过氧化氢添加量的影响 | 第120页 |
5.4 垃圾渗滤液降解全过程 | 第120-122页 |
5.5 苯胺、苯酚工业废水降解全过程 | 第122-127页 |
5.5.1 含氮废水萃取平衡研究 | 第122-125页 |
5.5.2 苯胺、苯酚工业废水降解全过程 | 第125-12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27-12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9-131页 |
6.1 结论 | 第129-130页 |
6.2 展望 | 第130-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43页 |
附录A 苯胺模拟废水萃取平衡模型 | 第143-149页 |
附录B 氨氮模拟废水萃取平衡模型 | 第149-155页 |
附录C 苯胺模拟废水HFRLM传质模型 | 第155-157页 |
致谢 | 第157-159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59-161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161-163页 |
附表 | 第163-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