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E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管理优化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目的第10-11页
        1.1.3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文献综述第11-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4 文献述评第14页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4-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第二章 财务共享服务理论基础第16-21页
    2.1 财务共享服务的内涵与特征第16-17页
        2.1.1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内涵第16页
        2.1.2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特征第16-17页
    2.2 财务共享服务的模式第17-18页
        2.2.1 基本模式第17页
        2.2.2 市场模式第17-18页
        2.2.3 高级市场模式第18页
        2.2.4 独立经营模式第18页
    2.3 财务管理理论第18-19页
    2.4 规模经济理论第19页
    2.5 组织结构理论第19-21页
第三章 E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现状第21-42页
    3.1 E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成立背景第21-25页
        3.1.1 E公司的基本情况简介第21页
        3.1.2 E公司财务状况概述第21-24页
        3.1.3 财务共享中心的构建动因第24-25页
    3.2 E公司财务共享中心的运行体系第25-37页
        3.2.1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组织结构第26-27页
        3.2.2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工作职责第27-29页
        3.2.3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第29页
        3.2.4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业务流程第29-34页
        3.2.5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人员管理第34-35页
        3.2.6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信息系统第35-37页
    3.3 E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发挥的作用第37-42页
        3.3.1 传统服务管理型转向战略协同型第37-38页
        3.3.2 资金管理集中且高效第38-39页
        3.3.3 商业保险集中节约保险总成本第39-40页
        3.3.4 财务监督与风险防范推进亏损治理力度第40-41页
        3.3.5 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全覆盖第41页
        3.3.6 提高E公司的社会影响力第41-42页
第四章 E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第42-70页
    4.1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存在的问题第42-65页
        4.1.1 控制能力有待提高第57页
        4.1.2 业务流程有待完善第57-58页
        4.1.3 人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第58-64页
        4.1.4 风险管控仍有漏洞第64-65页
        4.1.5 内外部沟通存在障碍第65页
    4.2 财务共享中心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第65-70页
        4.2.1 组织结构不健全第65-66页
        4.2.2 业务流程不完善第66-67页
        4.2.3 员工缺乏稳定性第67页
        4.2.4 风险控制不到位第67页
        4.2.5 沟通渠道未健全第67-70页
第五章 E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管理优化对策第70-79页
    5.1 优化内部的机构设置第70-71页
        5.1.1 赋予财务共享中心一定管理职能第70页
        5.1.2 明确机构责任第70-71页
    5.2 持续优化共享业务操作流程第71-72页
        5.2.1 应付账款流程优化对策第71页
        5.2.2 费用报销流程优化对策第71-72页
    5.3 优化人员绩效管理第72-75页
        5.3.1 建立员工职业规划机制第72页
        5.3.2 重视人员培训第72页
        5.3.3 改进绩效考核机制第72-74页
        5.3.4 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并存第74-75页
    5.4 加强风险全程控制第75-76页
        5.4.1 提升财务监督质量第75页
        5.4.2 制定员工报账信用评级制度第75-76页
    5.5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第76页
        5.5.1 加强反馈机制建设第76页
        5.5.2 设置专门的客户服务部门第76页
    5.6 加大技术革新第76-79页
        5.6.1 整合数据信息第76页
        5.6.2 加强移动办公第76-77页
        5.6.3 构建大数据分析第77-79页
结论与展望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3页
致谢第83-84页
附录A第84-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宝钢集团并购武钢集团的财务风险研究
下一篇:回归大班幼儿生活经验的角色游戏开展行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