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的领导论文--群众路线论文

马克思的人民主体观及其现代价值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引言第7-14页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7-8页
    (二) 文献综述第8-12页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2-13页
    (四) 创新之处与不足第13-14页
一、马克思人民主体观的理论来源与实践基础第14-19页
    (一) 马克思人民主体观的理论来源第14-17页
        1.对古希腊思想家“人是万物的尺度”思想批判性吸收第14-15页
        2.对近代西方“假相说”和“我思故我在”的批判性吸收第15-16页
        3.对德国古典哲学的“人为自然立法”和“绝对精神”的扬弃第16-17页
    (二) 马克思人民主体观的实践基础第17-19页
        1.19 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工人运动兴起是马克思人民主体观的阶级实践基础第17页
        2.马克思亲自参加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是马克思人民主体观的个体实践基础第17-19页
二、马克思人民主体观的形成第19-24页
    (一) 萌芽时期:《博士论文》到《莱茵报》时期第19-20页
        1.《博士论文》里提出了“自我意识具有最高的神性”思想第19页
        2.《莱茵报》时期就阐述了出版自由是人民意愿的人民性原则第19-20页
    (二) 初步形成时期:《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到《德法年鉴》时期第20页
        1.《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已提出“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人本主义理念第20页
        2.《德法年鉴》阐述了“人的解放”这一人民主体地位终极实现状态的思想第20页
    (三)基本形成时期:《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时期第20-22页
        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阐述了消除异化劳动,恢复人的劳动能动性创造力的自由自觉活动的思想第21页
        2.《神圣家族》正式阐述人民群众在历史中起决定作用的典型的人民主体思想第21页
        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论述了人的社会实践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思想第21-22页
        4.《德意志意识形态》全面阐述包括人民主体观在内的唯物史观第22页
    (四) 进一步发展时期:《共产党宣言》到《哥达纲领批判》时期第22-24页
        1.《共产党宣言》进一步丰富人民主体观第22页
        2.《法兰西内战》通过总结巴黎公社经验,阐述了无产阶级专政、人民至上的人民群众主体思想第22页
        3.《哥达纲领批判》阐述了未来社会无产阶级作为主人的地位体现的特征第22-24页
三、马克思人民主体观的基本内容第24-34页
    (一) 人民主体的深邃内涵第24-25页
        1.人民的内涵第24页
        2.主体的内涵第24页
        3.客体的内涵第24-25页
    (二) 人民何以成为主体第25-27页
        1.人民是经济主体第25-26页
        2.人民是政治主体第26页
        3.人民是文化主体第26-27页
    (三) 人民主体地位的具体体现第27-31页
        1.人民是历史和社会发展的主体第27-28页
        2.人民是实践的主体第28-29页
        3.人民是价值的主体第29-31页
    (四) 怎样实现人民主体第31-34页
        1.共产主义革命是实现人民主体地位的必要手段第31页
        2.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人民主体地位的物质基础第31-32页
        3.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工农联盟是实现人民主体地位的基本保障第32页
        4.发挥哲学的作用,树立共产主义意识是实现人民主体地位的准备条件第32-34页
四、马克思人民主体观的历史贡献与现代价值第34-41页
    (一) 马克思人民主体观的历史贡献第34-36页
        1.丰富和充实了唯物史观第34-35页
        2.为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巨大动力第35-36页
    (二) 马克思人民主体观的现代价值第36-41页
        1.尊重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第36-37页
        2.保障和改善民生,重视解决人民主体利益第37-38页
        3.顺应人民主体意志,实现人民主体价值第38-39页
        4.坚持和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发展理念第39-41页
结语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5页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第45-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普通高中学困生物理学习策略研究
下一篇:大型钢储罐的风荷载和抗风稳定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