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盈余管理视角下资产减值准则实施效果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1 绪论第9-17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文献综述第10-14页
     ·国外关于资产减值的研究第10-12页
     ·国内关于资产减值的研究第12-14页
     ·简要评述第14页
   ·研究思路第14-15页
   ·创新与局限性第15-17页
     ·创新点第15页
     ·局限性第15-17页
2 资产减值及盈余管理相关理论概述第17-27页
   ·资产减值的相关理论第17-22页
     ·资产的定义及其减值的本质第17-19页
     ·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起点第19-20页
     ·资产减值会计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第20-22页
   ·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第22-24页
     ·盈余管理的概念及特征第22-23页
     ·盈余管理产生的前提——契约摩擦和沟通摩擦第23-24页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第24-27页
     ·防亏动机第24-25页
     ·"大洗澡"动机第25页
     ·扭亏动机第25-26页
     ·利润平滑动机第26页
     ·配股动机第26-27页
3 资产减值政策的沿革及减值准则实施效果的理论分析第27-34页
   ·资产减值政策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第27-28页
   ·新旧资产减值政策的比较分析第28-31页
     ·资产减值准则具有明确的适用范围第28-29页
     ·增设了"资产减值损失"科目第29页
     ·引入了"资产组"的概念第29-30页
     ·明确了减值测试的前提第30页
     ·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第30页
     ·禁止非流动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第30-31页
   ·资产减值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第31-34页
     ·资产减值准则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第31-32页
     ·资产减值准则仍留有盈余管理的空间第32-34页
4 资产减值准则实施效果的经验研究第34-46页
   ·经验研究设计第34页
   ·描述性统计分析第34-42页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情况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第34-38页
     ·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情况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第38-42页
   ·非流动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配对检验第42-43页
   ·实例分析第43-45页
   ·研究结论第45-46页
5 问题与建议第46-53页
   ·资产减值准则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46-49页
     ·资产减值准则自身存在不足之处第46页
     ·价格市场的不完善阻碍了公允价值的确定第46-47页
     ·有关证券监管法规阻碍了资产减值准则的有效执行第47页
     ·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力度不够第47-48页
     ·资产减值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及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第48-49页
   ·促进资产减值准则有效实施的建议第49-53页
     ·进一步完善资产减值准则第49-50页
     ·完善价格市场和改善资产评估技术第50页
     ·完善证券监管法规,加强监管力度第50-51页
     ·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的外部监督作用第51-52页
     ·完善相关内控制度,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后记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创商誉的确认与计量研究
下一篇: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