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6页 |
1.1 纳米银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1-16页 |
1.1.1 液相化学还原法 | 第11-12页 |
1.1.2 模板法 | 第12-13页 |
1.1.3 微乳液法 | 第13-14页 |
1.1.4 电化学法 | 第14页 |
1.1.5 高能射线辐射法 | 第14-15页 |
1.1.6 紫外诱导还原法 | 第15-16页 |
1.1.7 超声波还原法 | 第16页 |
1.2 纳米银材料的应用 | 第16-20页 |
1.2.1 光学领域的应用 | 第16-17页 |
1.2.2 超导领域的应用 | 第17-18页 |
1.2.3 医学领域的应用 | 第18页 |
1.2.4 电子工业领域的应用 | 第18-19页 |
1.2.5 催化领域的应用 | 第19-20页 |
1.3 纳米银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5页 |
1.3.1 模板法制备纳米银的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1.3.1.1 硬模板法制备纳米银 | 第20-21页 |
1.3.1.2 软模板法制备纳米银 | 第21-23页 |
1.3.1.3 模板法制备纳米银存在的问题 | 第23页 |
1.3.2 纳米银催化化学镀铜的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软模板法制备纳米银研究 | 第26-41页 |
2.1 引言 | 第26-27页 |
2.2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27-28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7-28页 |
2.3 实验设计 | 第28-29页 |
2.3.1 主要试验试剂的选择 | 第28页 |
2.3.2 CTAB-银氨溶液体系下制备银颗粒过程 | 第28-29页 |
2.3.3 不同反应物浓度下制备银颗粒 | 第29页 |
2.3.4 性能表征 | 第29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9-39页 |
2.4.1 银颗粒制备过程与结果 | 第29-32页 |
2.4.2 模板剂对纳米银的影响 | 第32-34页 |
2.4.3 前驱体对纳米银的影响 | 第34-36页 |
2.4.4 还原剂对纳米银的影响 | 第36-38页 |
2.4.5 纳米银形成可能机理研究 | 第38-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三章 反应体系对制备纳米银的影响研究 | 第41-55页 |
3.1 引言 | 第41-42页 |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2页 |
3.2.1 实验所用试剂及材料 | 第42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42页 |
3.3 实验过程 | 第42-43页 |
3.3.1 模板剂与前驱体的选择 | 第42页 |
3.3.2 不同模板剂体系下纳米银的制备 | 第42-43页 |
3.3.3 不同前驱体体系下纳米银的制备 | 第43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3-54页 |
3.4.1 模板剂羰基链对结果的影响 | 第43-48页 |
3.4.2 模板剂阴离子类型对纳米银的影响 | 第48-51页 |
3.4.3 CTAB-乙酸银体系的试验结果 | 第51-5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银粒子在催化化学镀铜中的应用 | 第55-65页 |
4.1 引言 | 第55-56页 |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56-57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56页 |
4.2.2 所用仪器及性能表征 | 第56-57页 |
4.3 实验过程 | 第57-58页 |
4.3.1 含有机盐树脂制备过程 | 第57页 |
4.3.2 化学镀铜过程 | 第57-58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58-64页 |
4.4.1 含银环氧树脂性能表征 | 第58-62页 |
4.4.2 化学镀铜层表征及性能测试 | 第62-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第65-67页 |
5.1 结论 | 第65页 |
5.2 后续工作及展望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攻硕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