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利工程施工论文--施工计划和管理论文

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后评价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5-17页
第2章 项目后评价理论概述第17-24页
    2.1 项目后评价概述第17-19页
        2.1.1 项目后评价的定义第17页
        2.1.2 项目后评价的特点第17-18页
        2.1.3 项目后评价的作用第18-19页
    2.2 项目后评价的原则与方法第19-22页
        2.2.1 项目后评价的原则第19-20页
        2.2.2 项目后评价的方法第20-22页
    2.3 项目后评价与前评价的主要区别第22-23页
    2.4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3章 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后评价指标体系第24-42页
    3.1 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过程后评价第24-29页
        3.1.1 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前期决策评价第24-25页
        3.1.2 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准备阶段评价第25-27页
        3.1.3 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实施期评价第27-28页
        3.1.4 水利枢纽工程运营期评价第28-29页
    3.2 水利枢纽工程效果和经济效益后评价第29-32页
        3.2.1 水利枢纽工程技术水平评价第29-30页
        3.2.2 水利枢纽工程财务评价第30-31页
        3.2.3 水利枢纽工程国民经济评价第31-32页
    3.3 水利枢纽工程综合影响后评价第32-38页
        3.3.2 水利枢纽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36-38页
    3.4 水利枢纽工程目标和可持续性后评价第38-40页
        3.4.1 水利枢纽工程目标评价第38-39页
        3.4.2 水利枢纽工程可持续发展评价第39-40页
    3.5 水利枢纽工程综合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40页
    3.6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4章 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后评价模型第42-49页
    4.1 AHP法确定权重第42-44页
        4.1.1 AHP的概念第42页
        4.1.2 AHP法确定权重的步骤第42-44页
    4.2 熵值法确定权重第44-45页
        4.2.1 熵值法的概念第44页
        4.2.2 熵权法确定权重的步骤第44-45页
    4.3 综合权重确定第45页
    4.4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第45-48页
        4.4.1 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第45-47页
        4.4.2 基于层次熵综合权重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第47-48页
    4.5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5章 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后评价应用案例第49-59页
    5.1 工程概况第49-50页
    5.2 运营管理概况第50-51页
        5.2.1 管理机构和任务第50页
        5.2.2 工程改建情况第50页
        5.2.3 水库运行效益第50-51页
        5.2.4 水库管理经验第51页
    5.3 三门峡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第51-58页
        5.3.1 确定权重第51-56页
        5.3.2 模糊后评价第56-58页
    5.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59-61页
    6.1 结论第59页
    6.2 展望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第64-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混沌人工鱼群算法及其在水库(群)优化调度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析潘季驯《河防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