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导言 | 第10-15页 |
一、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的目的 | 第11-12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四、研究的方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现代战争背景下新闻舆论管制的基本理论 | 第15-18页 |
第一节 行业管制概念 | 第15-16页 |
一、管制及行业管制的概念 | 第15页 |
二、新闻舆论管制概念 | 第15-16页 |
第二节 以现代战争为背景的管制概念 | 第16-17页 |
一、现代战争的概念 | 第16页 |
二、战时管制的概念 | 第16-17页 |
第三节 战时新闻舆论管制概念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我国战时新闻舆论管制的历史及现状 | 第18-24页 |
第一节 发展历史 | 第18-20页 |
一、口语舆论管制阶段 | 第18页 |
二、图文舆论管制阶段 | 第18-19页 |
三、电子及网络传播新闻舆论管制阶段 | 第19-20页 |
第二节 现实特征 | 第20-21页 |
一、明确了以舆论为武器的指导思想 | 第20页 |
二、制定了以行政指令为核心的政策支撑 | 第20-21页 |
第三节 地位作用 | 第21-24页 |
一、由“软实力”转型为“硬实力” | 第21-22页 |
二、由“战术级”上升到“战略级” | 第22-23页 |
三、由“辅助手段”上升到“直接手段”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我国现代战争背景下新闻舆论管制存在不足 | 第24-31页 |
第一节 思想认识不足,实践经验匮乏 | 第24-26页 |
一、传统观念导致思想认识滞后的问题 | 第24-25页 |
二、长期和平积习导致经验匮乏的问题 | 第25页 |
三、阵地意识薄弱导致话语权不足的问题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媒质日趋多元,监管能力欠缺 | 第26-28页 |
一、媒质多维发展导致新闻环境更加复杂 | 第26页 |
二、网络化传播导致时效更为紧迫 | 第26-27页 |
三、开放性传播导致信息真伪难以辨别 | 第27-28页 |
第三节 相关保障滞后,机构职能缺位 | 第28-31页 |
一、技术发展相对滞后 | 第28页 |
二、机制体制不健全 | 第28-29页 |
三、法规制度不完善 | 第29-31页 |
第四章 美国战时新闻舆论管制的经验借鉴 | 第31-38页 |
第一节 美国战时新闻舆论管制的发展历程 | 第31-33页 |
一、南北战争时期的新闻舆论管制 | 第31页 |
二、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新闻舆论管制 | 第31-32页 |
三、“二战”后历次局部战争时期的新闻舆论管制 | 第32-33页 |
第二节 美国战时新闻舆论管制的主要特点 | 第33-35页 |
一、开合有度的管制原则 | 第33页 |
二、疏堵结合的管制方针 | 第33-34页 |
三、上下联动的管制结构 | 第34-35页 |
第三节 美国战时新闻舆论管制面临的几个问题 | 第35-38页 |
一、如何加强塑造战争正义形象的问题 | 第35-36页 |
二、外国媒体快速发展对美国新闻管制的突破 | 第36页 |
三、新型传播方式对美国新闻管制的突破 | 第36-38页 |
第五章 我国现代战争背景下新闻舆论管制的对策性思考 | 第38-45页 |
第一节 强化政府主体意识和作用发挥 | 第38-40页 |
一、加强思想认识 | 第38-39页 |
二、搞好顶层设计 | 第39页 |
三、强化主观能动性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加强战时新闻舆论管制运行机制 | 第40-42页 |
一、完善机构设置 | 第40-41页 |
二、统一发布口径 | 第41页 |
三、加强预案和定期演练 | 第41-42页 |
第三节 抓好战时新闻舆论管制模式长效常态 | 第42-45页 |
一、开拓新兴阵地 | 第42页 |
二、规范运行秩序 | 第42-43页 |
三、加大监督力度 | 第43-44页 |
四、加强队伍和人才培养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后记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