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5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氯酚类有机废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氯酚类有机物的来源及危害 | 第11-12页 |
1.2.2 氯酚类有机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1.3 电化学氧化技术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1.3.1 电化学氧化原理 | 第17页 |
1.3.2 电化学氧化常用电极材料 | 第17-20页 |
1.3.3 电化学氧化处理污染物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 第20-22页 |
1.4 课题的来源、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22-25页 |
1.4.1 课题的来源 | 第22页 |
1.4.2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22-23页 |
1.4.3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5-3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2.1.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5-26页 |
2.1.2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2.2 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 | 第26-27页 |
2.3 分析项目与方法 | 第27-35页 |
2.3.1 亚氧化钛膜电极表征 | 第27-29页 |
2.3.2 亚氧化钛膜电极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9-30页 |
2.3.3 亚氧化钛膜电极膜性能测试 | 第30-32页 |
2.3.4 4-氯酚及其降解产物检测 | 第32-33页 |
2.3.5 其他指标检测与计算 | 第33-35页 |
第3章 亚氧化钛膜电极的表征及性能研究 | 第35-50页 |
3.1 亚氧化钛膜电极表征 | 第35-40页 |
3.1.1 亚氧化钛膜电极的形貌特征 | 第35-36页 |
3.1.2 亚氧化钛膜电极的元素组成 | 第36-37页 |
3.1.3 亚氧化钛膜电极晶相组成分析 | 第37-38页 |
3.1.4 亚氧化钛膜电极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分析 | 第38-40页 |
3.2 亚氧化钛膜电极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40-43页 |
3.2.1 亚氧化钛膜电极的导电性 | 第40-41页 |
3.2.2 亚氧化钛膜电极的电化学活性 | 第41-43页 |
3.3 亚氧化钛膜电极膜性能研究 | 第43-48页 |
3.3.1 亚氧化钛膜电极的纯水通量 | 第43-44页 |
3.3.2 亚氧化钛膜电极的截留分子量 | 第44-46页 |
3.3.3 亚氧化钛膜电极的传质速率常数 | 第46-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4章 亚氧化钛电极膜反应器处理4-氯酚废水效能研究 | 第50-74页 |
4.1 亚氧化钛膜电极表面对4-氯酚的电氧化行为及动力学分析 | 第50-54页 |
4.1.1 不同浓度4-氯酚电氧化的循环伏安测试 | 第50-51页 |
4.1.2 不同扫描速率下4-氯酚电氧化的循环伏安测试 | 第51-53页 |
4.1.3 4-氯酚溶液在亚氧化钛膜电极/溶液界面的扩散系数 | 第53-54页 |
4.2 亚氧化钛电极膜反应器降解4-氯酚废水关键参数的优化 | 第54-65页 |
4.2.1 电解质种类对4-氯酚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55-58页 |
4.2.2 电解质浓度对4-氯酚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58-60页 |
4.2.3 膜通量对4-氯酚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60-63页 |
4.2.4 电流密度对4-氯酚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63-65页 |
4.3 最佳反应条件下电氧化4-氯酚降解机理研究 | 第65-70页 |
4.3.1 4-氯酚电化学氧化作用物质验证 | 第65-66页 |
4.3.2 4-氯酚电氧化中间产物的紫外扫描分析 | 第66-67页 |
4.3.3 4-氯酚电氧化的大分子中间产物分析 | 第67-68页 |
4.3.4 4-氯酚电氧化的小分子有机酸产物和氯离子分析 | 第68-69页 |
4.3.5 4-氯酚电氧化的反应历程 | 第69-70页 |
4.4 亚氧化钛电极膜反应器电氧化实际工业废水的处理效果 | 第70-7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结论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