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第10-11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1.1.2 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常规污水脱氮工艺 | 第11-14页 |
1.2.1 工艺原理 | 第11-13页 |
1.2.2 应用现状及其局限 | 第13-14页 |
1.3 新型污水脱氮工艺 | 第14-16页 |
1.3.1 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 | 第14-15页 |
1.3.2 同步硝化-反硝化工艺 | 第15页 |
1.3.3 厌氧氨氧化工艺 | 第15-16页 |
1.4 单级自养脱氮工艺及应用 | 第16-18页 |
1.4.1 基本原理 | 第16-17页 |
1.4.2 单级自养脱氮工艺形式 | 第17页 |
1.4.3 单级自养脱氮应用现状及局限 | 第17-18页 |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5.2 课题的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0-28页 |
2.1 试验装置与运行方式 | 第20-23页 |
2.1.1 上流式双层填料反应器 | 第20-21页 |
2.1.2 反应器运行方法 | 第21-22页 |
2.1.3 填料特性 | 第22-23页 |
2.2 接种污泥和试验用水 | 第23-25页 |
2.2.1 接种污泥 | 第23-24页 |
2.2.2 试验用水 | 第24-25页 |
2.3 分析项目和测定方法 | 第25-27页 |
2.3.1 常规水质分析项目 | 第25页 |
2.3.2 重要指标计算方法 | 第25-26页 |
2.3.3 其他分析项目 | 第26-27页 |
2.4 试验仪器与试剂 | 第27-28页 |
第3章 上流式双层填料反应器启动运行研究 | 第28-39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沸石填料吸附性能 | 第28-29页 |
3.3 反应器内亚硝化过程的启动 | 第29-32页 |
3.3.1 反应器的闷曝挂膜启动 | 第29-30页 |
3.3.2 反应器的亚硝化过程 | 第30-31页 |
3.3.3 实现亚硝化的控制因素 | 第31-32页 |
3.4 厌氧氨氧化及自养脱氮启动阶段 | 第32-37页 |
3.4.1 厌氧氨氧化及自养脱氮效果 | 第32-34页 |
3.4.2 有机物强化系统启动运行 | 第34-35页 |
3.4.3 反冲洗强化反应器启动运行 | 第35-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4章 上流式双层填料反应器脱氮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39-53页 |
4.1 引言 | 第39页 |
4.2 基质浓度对反应器运行效果影响 | 第39-43页 |
4.2.1 低氨氮浓度下反应器脱氮效能 | 第39-42页 |
4.2.2 低氨氮浓度下反冲洗对NO_3-N积累影响 | 第42页 |
4.2.3 低氨氮浓度下系统稳定运行分析 | 第42-43页 |
4.3 温度对反应器运行效果影响 | 第43-48页 |
4.3.1 温度对反应器亚硝化效果的影响 | 第43-44页 |
4.3.2 常温对系统脱氮性能的影响 | 第44-46页 |
4.3.3 常温下反应器稳定运行控制手段 | 第46-48页 |
4.3.4 常温下稳定运行分析 | 第48页 |
4.4 填料比例对反应器运行效果影响 | 第48-51页 |
4.4.1 填料比例对亚硝化过程的影响 | 第48-49页 |
4.4.2 填料比例对脱氮效能影响 | 第49-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5章 上流式双层填料反应器反应器处理实际生活污水的效能 | 第53-63页 |
5.1 引言 | 第53页 |
5.2 反应器对实际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 | 第53-59页 |
5.2.1 实际生活污水脱氮性能 | 第53-55页 |
5.2.2 脱氮性能稳定性分析 | 第55-56页 |
5.2.3 反应器对COD的去除性能 | 第56-57页 |
5.2.4 污泥活性分析 | 第57-59页 |
5.3 C/N对反应器处理效能的影响 | 第59-60页 |
5.3.1 C/N对系统脱氮性能影响 | 第59-60页 |
5.3.2 系统内脱氮途径分析 | 第60页 |
5.4 内循环比对系统脱氮性能的影响 | 第60-6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相关成果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