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的宽频带微带天线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引言 | 第10页 |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发展状况 | 第11-12页 |
·本文的结构及章节安排 | 第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微带天线理论及超宽带技术 | 第13-39页 |
·微带天线概述 | 第13页 |
·微带天线的结构和分类 | 第13-14页 |
·微带天线的性能特点 | 第14-15页 |
·微带天线的工作原理 | 第15-16页 |
·微带天线的宽频带技术 | 第16-18页 |
·采用厚基板 | 第16页 |
·采用ε_r 较小或tan δ较大的基板 | 第16-17页 |
·采用楔形或阶梯形基板 | 第17页 |
·附加阻抗匹配网络 | 第17页 |
·采用非线性基板材料 | 第17页 |
·采用非线性调整元件 | 第17页 |
·采用多层结构 | 第17-18页 |
·采用附加无源贴片 | 第18页 |
·在贴片或接地板“开窗” | 第18页 |
·电磁带隙技术 | 第18-20页 |
·概述 | 第18页 |
·电磁带隙结构的分类 | 第18-20页 |
·微带天线阵列技术 | 第20-22页 |
·微带天线阵列馈电形式 | 第20-22页 |
·微带线功率分配器 | 第22页 |
·微带天线的研究方法 | 第22-29页 |
·传统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数值方法 | 第23-25页 |
·时域有限差分法 | 第25-29页 |
·超宽带(UWB)技术 | 第29-31页 |
·概述 | 第29-30页 |
·超宽带的定义 | 第30-31页 |
·超宽带无线通信的特点 | 第31页 |
·超宽带的应用 | 第31-34页 |
·通信 | 第32-33页 |
·雷达 | 第33-34页 |
·定位 | 第34页 |
·替代蓝牙 | 第34页 |
·超宽带天线 | 第34-38页 |
·概述 | 第34页 |
·超宽带天线的发展状况 | 第34-35页 |
·超宽带天线的结构类型 | 第35-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Ku 波段宽频带微带天线的设计 | 第39-60页 |
·引言 | 第39页 |
·矩形贴片微带天线的设计方法 | 第39-41页 |
·介质基片的选择 | 第39页 |
·贴片尺寸的确定 | 第39-40页 |
·接地板尺寸的确定 | 第40页 |
·馈电方式的确定及阻抗匹配 | 第40-41页 |
·基本天线的设计 | 第41-42页 |
·天线结构 | 第41页 |
·天线的仿真结果及参数分析 | 第41-42页 |
·金属脊结构宽频带微带天线 | 第42-47页 |
·天线结构 | 第42-43页 |
·金属脊结构宽频带微带天线的仿真结果 | 第43-45页 |
·不同形状金属脊结构的比较 | 第45-47页 |
·阶梯形结构宽频带微带天线 | 第47-49页 |
·天线结构设计 | 第47-48页 |
·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 第48-49页 |
·矩形切角结构宽频带微带天线的设计 | 第49-52页 |
·天线结构设计 | 第49-50页 |
·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 第50-51页 |
·矩形切角大小对频带的影响分析 | 第51-52页 |
·基于EBG 结构的宽频带微带天线阵的设计 | 第52-58页 |
·引言 | 第52页 |
·天线单元设计 | 第52-54页 |
·天线阵设计 | 第54-56页 |
·加入EBG 结构的微带天线阵的设计 | 第56-58页 |
·几种宽频带微带天线的性能比较 | 第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四章 超宽带微带天线设计 | 第60-63页 |
·引言 | 第60页 |
·天线结构 | 第60-61页 |
·仿真分析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