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P的单相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 1.2 国内外光伏发电发展现状 | 第9-10页 |
| 1.2.1 国外光伏发电发展现状 | 第9-10页 |
| 1.2.2 国内光伏发电发展现状 | 第10页 |
| 1.3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概述 | 第10-14页 |
| 1.3.1 光伏发电系统分类 | 第10-12页 |
| 1.3.2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拓扑结构 | 第12-14页 |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第2章 最大功率跟踪技术 | 第16-31页 |
| 2.1 光伏电池特性 | 第16-21页 |
| 2.1.1 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分类 | 第16-17页 |
| 2.1.2 光伏电池的数学模型 | 第17-20页 |
| 2.1.3 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 | 第20-21页 |
| 2.2 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 | 第21-26页 |
| 2.2.1 最大功率点跟踪的基本原理 | 第21-22页 |
| 2.2.2 常用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 | 第22-26页 |
| 2.3 改进型扰动观察法 | 第26-30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3章 光伏并网逆变器并网电流控制技术 | 第31-40页 |
| 3.1 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技术概述 | 第31-32页 |
| 3.2 并网电流波形控制技术 | 第32-34页 |
| 3.2.1 电流控制技术原理 | 第32页 |
| 3.2.2 常用的电流控制技术方法 | 第32-34页 |
| 3.3 无差拍电流控制策略 | 第34-37页 |
| 3.3.1 无差拍控制的基本原理 | 第34-36页 |
| 3.3.2 基于功率前馈的无差拍控制策略 | 第36-37页 |
| 3.4 光伏并网电流数字锁相控制策略 | 第37-39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4章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软硬件设计 | 第40-51页 |
| 4.1 光伏并网逆变器总体设计 | 第40-41页 |
| 4.2 光伏并网逆变器硬件电路设计 | 第41-48页 |
| 4.2.1 DC-DC升压部分设计 | 第41-42页 |
| 4.2.2 DC-AC逆变部分设计 | 第42-45页 |
| 4.2.3 采样电路 | 第45-46页 |
| 4.2.4 DSP控制电路 | 第46-48页 |
| 4.3 光伏并网逆变器软件设计 | 第48-50页 |
| 4.3.1 软件总体设计 | 第48-49页 |
| 4.3.2 主程序 | 第49-50页 |
| 4.3.3 中断程序 | 第50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5章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仿真分析 | 第51-57页 |
| 5.1 光伏电池的仿真模型及分析 | 第51-53页 |
| 5.2 最大功率点跟踪仿真 | 第53-54页 |
| 5.3 并网型光伏系统仿真 | 第54-56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