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9-16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三、研究述评 | 第13-14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4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14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一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6-23页 |
第一节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界定 | 第16-21页 |
一、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形成 | 第17-18页 |
二、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基本特征 | 第18-20页 |
三、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规律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基础理论 | 第21-23页 |
一、效率与公平理论 | 第21页 |
二、公共服务理论 | 第21-22页 |
三、分配正义理论 | 第22-23页 |
第二章 资源枯竭城市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筹措现状 | 第23-30页 |
第一节 伊春市的基本状况 | 第23-24页 |
一、区位与行政概况 | 第23页 |
二、资源概况 | 第23-24页 |
第二节 资源型城市职工养老保险的现状 | 第24-26页 |
一、职工养老保险发展差距大 | 第24页 |
二、职工养老保险负担重 | 第24-25页 |
三、职工养老保障标准低 | 第25-26页 |
第三节 伊春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筹资状况 | 第26-30页 |
一、历史欠账多,养老保险基金入不敷出 | 第26-27页 |
二、下岗职工再就业能力低,无力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 第27-28页 |
三、天然林保护工程注资有限,难以减轻职工养老保险负担 | 第28-30页 |
第三章 资源枯竭型城市职工养老保险筹资中存在的问题 | 第30-39页 |
第一节 养老保险基金来源不足 | 第30-34页 |
一、因资源枯竭导致政府财政收入低 | 第30-32页 |
二、国有企业竞相凋敝,无力缴纳费用 | 第32-33页 |
三、下岗职工再就业能力低,缺乏经济来源 | 第33-34页 |
第二节 养老保险基金筹措手段不规范 | 第34-37页 |
一、筹集过程缺少法律依据 | 第34-35页 |
二、征缴手段软化缺乏刚性 | 第35页 |
三、养老保险征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 | 第35-37页 |
第三节 养老保险基金历史欠账多 | 第37-39页 |
一、人口增加过快,个人账户空账运行严重 | 第37页 |
二、政企不分造成企业社会负担过重 | 第37-39页 |
第四章 完善资源枯竭型城市职工养老保险筹资机制的对策建议 | 第39-50页 |
第一节 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 | 第39-41页 |
一、完善基础产业,培育和保护自然资源 | 第39-40页 |
二、壮大特色产业,为经济发展增添后劲 | 第40页 |
三、优化第三产业,为经济发展提供配套服务 | 第40-41页 |
第二节 拓宽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渠道 | 第41-44页 |
一、加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 第41-42页 |
二、适当调整补贴标准 | 第42-43页 |
三、多渠道促进养老金筹集 | 第43-44页 |
第三节 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水平 | 第44-50页 |
一、采取强制筹集的措施 | 第44-45页 |
二、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 | 第45-46页 |
三、提高养老金收缴率 | 第46-47页 |
四、提高风险和保险意识 | 第47-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