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6-28页 |
2.1 农商行的界定及其经营特征 | 第16-17页 |
2.1.1 农商行的界定 | 第16页 |
2.1.2 农商行的经营特征 | 第16-17页 |
2.2 信用及信用环境 | 第17-26页 |
2.2.1 信用的概念 | 第17-21页 |
2.2.2 信用体系的概念及作用 | 第21页 |
2.2.3 信用的主要要素 | 第21-22页 |
2.2.4 信用的表现形式、方式及类型 | 第22-23页 |
2.2.5 农村信用相关主体 | 第23-24页 |
2.2.6 信用环境基本理论 | 第24-26页 |
2.3 理论基础 | 第26-28页 |
2.3.1 农业融资理论 | 第26页 |
2.3.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6-28页 |
第3章 YZ农商行区域信用环境现状及问题 | 第28-38页 |
3.1 YZ农商行的简介 | 第28-31页 |
3.1.1 YZ农商行的概况 | 第28-29页 |
3.1.2 YZ农商行组织结构 | 第29页 |
3.1.3 YZ农商行公司治理情况 | 第29-30页 |
3.1.4 YZ农商行人员结构现状 | 第30-31页 |
3.2 YZ农商行信用环境分析 | 第31-33页 |
3.3 YZ农商行区域信用缺失的表现 | 第33-35页 |
3.3.1 农户信用缺失的表现 | 第33页 |
3.3.2 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的表现 | 第33-34页 |
3.3.3 基层地方政府信用缺失的表现 | 第34页 |
3.3.4 金融市场信用缺失的表现 | 第34-35页 |
3.4 YZ农商行区域信用环境缺失的原因 | 第35-37页 |
3.4.1 信用相关主体的意识缺失 | 第35页 |
3.4.2 农村信用征信机制不完善 | 第35-36页 |
3.4.3 农村信用评级机制不健全 | 第36页 |
3.4.4 农村信用监管不完善 | 第36-37页 |
3.4.5 信用环境建设的相关法律缺失 | 第37页 |
3.5 信用缺失对YZ农商行发展的影响 | 第37-38页 |
第4章 YZ农商行区域信用环境的优化设计 | 第38-46页 |
4.1 新型农村信贷产品创新 | 第38-39页 |
4.2 完善落实征信管理制度,确定评级授信实施标准 | 第39-41页 |
4.2.1 人员安排和信息采集 | 第39页 |
4.2.2 评级授信实施标准 | 第39-41页 |
4.3 贷款信息公开化,信贷流程阳光化 | 第41-42页 |
4.4 加强信贷贷前、贷中、贷后调查和管理工作 | 第42-44页 |
4.5 构建贷款责任制,完善自身防御能力 | 第44-46页 |
第5章 YZ农商行区域信用环境优化的保障措施 | 第46-50页 |
5.1 建立和完善农村信用征信机制 | 第46页 |
5.2 推进地区信用文化的建设 | 第46-47页 |
5.3 重塑地方政府信用的战略路径 | 第47页 |
5.4 加强信用法制与监管环境的建设 | 第47-49页 |
5.5 创新新型农村信贷产品与服务 | 第49-5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附录:YZ农商行区域信用环境问题问卷调查表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