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无机化学论文--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论文--第Ⅳ族非金属元素(碳和硅)及其化合物论文--碳C论文

石墨烯掺杂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7页
    1.1 石墨烯的发现第9页
    1.2 石墨烯的结构第9-10页
    1.3 石墨烯的基本性质第10-12页
        1.3.1 电学性质第10-12页
        1.3.2 磁学性质第12页
        1.3.3 反常量子霍尔效应第12页
    1.4 石墨烯的制备第12-13页
        1.4.1 微机械剥离法第12-13页
        1.4.2 氧化石墨还原法第13页
        1.4.3 化学气相沉积法第13页
    1.5 石墨烯纳米带第13-14页
    1.6 双层石墨烯第14-15页
    1.7 本文的结构安排第15-17页
2 理论基础与计算方法第17-25页
    2.1 第一性原理第17-18页
    2.2 多粒子系统的薛定谔方程第18页
    2.3 绝热近似第18-19页
    2.4 单电子近似第19-20页
    2.5 密度泛函理论第20-22页
        2.5.1 Thomas-Fermi模型第20页
        2.5.2 Hohenberg-Kohn定理第20-21页
        2.5.3 Kohn-Sham方程第21-22页
    2.6 交换关联泛函第22-23页
        2.6.1 局域密度近似(LDA)第22页
        2.6.2 广义梯度近似(GGA)第22-23页
    2.7 VASP程序软件包第23-25页
3 石墨烯纳米带吸附Ti原子链的电子结构和磁性第25-43页
    3.1 引言第25-26页
    3.2 计算模型和方法第26页
    3.3 结构模型第26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26-41页
        3.4.1 AGNR吸附Ti原子链的稳定结构第27-30页
        3.4.2 N=10的Ti-AGNR电子结构与磁性第30-32页
        3.4.3 N=11的Ti-AGNR电子结构与磁性第32-35页
        3.4.4 N=12的Ti-AGNR电子结构与磁性第35-38页
        3.4.5 N=13的Ti-AGNR电子结构与磁性第38-41页
    3.5 本章小结第41-43页
4 CO_2、CH_4和H_2O在Cr修饰双层石墨烯表面的吸附第43-57页
    4.1 引言第43页
    4.2 计算模型与方法第43-4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5-55页
        4.3.1 Cr掺杂双层石墨烯的结构第45-47页
        4.3.2 气体分子X在BLG-Cr上的吸附的稳定结构第47-48页
        4.3.3 CO_2在BLG-Cr表面吸附的电子特性与磁性第48-51页
        4.3.4 CH_4在BLG-Cr表面吸附的电子特性与磁性第51-53页
        4.3.5 H_2O在BLG-Cr表面吸附的电子特性与磁性第53-55页
    4.4 本章小结第55-57页
5 结论与展望第57-59页
    5.1 全文总结第57-58页
    5.2 研究展望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附录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d基双组分催化剂在低温CO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研究
下一篇:间溴氟苯激发态光电离的慢电子速度成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