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导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1 基于信息技术的应用 | 第10页 |
1.1.2 源于教学改革的要求 | 第10-11页 |
1.1.3 来自教学实践的观察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2-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9页 |
3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9-25页 |
3.1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9-20页 |
3.1.1 先行组织者 | 第19页 |
3.1.2 微课 | 第19页 |
3.1.3 微课教学 | 第19-20页 |
3.1.4 教学策略 | 第20页 |
3.2 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3.2.1 认知负荷理论 | 第20-21页 |
3.2.2 有意义学习理论 | 第21-22页 |
3.2.3 SOLO分类理论 | 第22-23页 |
3.3 研究的理论分析 | 第23-25页 |
4 高中化学教学与微课应用现状分析 | 第25-36页 |
4.1 问卷调查 | 第25-32页 |
4.1.1 调查目的及内容 | 第25页 |
4.1.2 调查对象及方法 | 第25页 |
4.1.3 调查结果分析 | 第25-32页 |
4.2 访谈调查 | 第32-35页 |
4.2.1 访谈目的及内容 | 第32页 |
4.2.2 访谈对象及方法 | 第32页 |
4.2.3 访谈结果分析 | 第32-35页 |
4.3 高中化学微课教学现状及问题 | 第35-36页 |
5 基于先行组织者的高中化学微课教学策略研究 | 第36-47页 |
5.1 课标、教材内容与学业要求分析 | 第36-37页 |
5.2 教材内容的先行组织者分析 | 第37-38页 |
5.3 微课设计策略 | 第38-44页 |
5.3.1 教学分析系统化 | 第39页 |
5.3.2 微课内容颗粒化 | 第39-40页 |
5.3.3 先行组织者逻辑化 | 第40-41页 |
5.3.4 微课资源可视化 | 第41-43页 |
5.3.5 学习任务问题化 | 第43-44页 |
5.4 微课应用策略 | 第44-47页 |
5.4.1 呈现先行组织者,发挥微课作用 | 第45页 |
5.4.2 完成学习任务单,拓展微课效果 | 第45-46页 |
5.4.3 激发师生疑思评,完善认知结构 | 第46-47页 |
6 微课教学策略的教学实验研究 | 第47-59页 |
6.1 教学实验目的及方法 | 第47-48页 |
6.2 教学实验程序 | 第48-55页 |
6.2.1 教学实施流程 | 第49页 |
6.2.2 教学实施案例 | 第49-55页 |
6.3 教学实验效果分析 | 第55-59页 |
6.3.1 学业成绩分析 | 第55页 |
6.3.2 SOLO分类等级变化分析 | 第55-57页 |
6.3.3 问卷调查分析 | 第57-59页 |
7 研究结论与反思 | 第59-61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59页 |
7.2 研究反思及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附录1 高中化学教学情况及微课应用现状调查问卷 | 第63-64页 |
附录2 高中化学教师应用微课教学情况访谈提纲 | 第64-65页 |
附录3 基于先行组织者的微课教学策略研究实验后调查问卷 | 第65-66页 |
附录4 课题研究及论文写作相关材料 | 第66-7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