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6-11页 |
第一章 “到世界去”之前的原乡经验 | 第11-23页 |
第一节 小城镇叙事的空间定位 | 第11-15页 |
第二节 原乡经验中的伦理观念 | 第15-18页 |
第三节 故乡的符号化 | 第18-23页 |
第二章 “到世界去”的身心漂泊 | 第23-35页 |
第一节 底层写作与身份焦虑 | 第23-27页 |
第二节 叙事策略与“火车”意象 | 第27-32页 |
第三节 价值立场两极的平衡与融合 | 第32-35页 |
第三章 在世界中的信仰追寻 | 第35-50页 |
第一节 原乡情结与精神迷失 | 第35-38页 |
第二节 “京漂”者的精神漂流 | 第38-41页 |
第三节 《耶路撒冷》中的信仰找寻 | 第41-44页 |
第四节 精神危机与“70后”的自我救赎 | 第44-50页 |
结语 | 第50-52页 |
附录 | 第52-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后记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