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3页 |
·选题依据和目的 | 第8-9页 |
·国内外对素质教育和德育研究的成果 | 第9-10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素质教育和德育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0-11页 |
·课题研究内容、思路和意义 | 第11-13页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1页 |
·课题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第2章 素质教育和德育的关系 | 第13-16页 |
·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 第13-14页 |
·素质教育的推进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契机 | 第14-15页 |
·按素质教育的要求改进德育工作 | 第15-16页 |
第3章 民办高校德育现状 | 第16-25页 |
·德育对象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 第16-18页 |
·积极要求进步,思想活跃,但参与政治热情较低 | 第16页 |
·生活中较独立,但自控能力差,有部分学生沉溺于网络 | 第16-17页 |
·有强烈的学习愿望,但学习基础差,学习目的不明确 | 第17页 |
·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有自卑情绪,敏感、自尊心强 | 第17页 |
·个性张扬,恋爱现象普遍化,传统道德观逐渐淡化 | 第17-18页 |
·竞争意识强,但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淡薄 | 第18页 |
·价值取向日趋务实,存在片面追求物质的功利性倾向 | 第18页 |
·德育主体职能、素养存在的问题 | 第18-20页 |
·教师重教育轻德育 | 第18-19页 |
·班主任岗位流动性大,德育工作力度不足 | 第19页 |
·教务后勤责任意识淡薄,服务育人意识不足 | 第19-20页 |
·德育内容的科学性及存在的问题 | 第20-23页 |
·德育政治化 | 第20-21页 |
·重智育轻德育 | 第21-22页 |
·重理论轻实践 | 第22-23页 |
·德育评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及存在的问题 | 第23-25页 |
·评价标准过于单一,缺乏针对性 | 第23-24页 |
·德育评价流于形式,过于随意 | 第24-25页 |
第4章 影响民办高校德育实效性原因分析 | 第25-31页 |
·德育对象思想行为存在主要问题原因分析 | 第25-26页 |
·学生自身存在的弱点 | 第25页 |
·社会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影响 | 第25-26页 |
·网络信息对校园的冲击 | 第26页 |
·德育主体工作实施不到位原因分析 | 第26-28页 |
·教师教学任务重,德育重视不够 | 第26-27页 |
·班主任工作强度大,德育工作缺乏科学评估 | 第27页 |
·教务后勤工作繁杂,没有明确的德育要求约束 | 第27-28页 |
·应试制度下德育内容分析 | 第28-29页 |
·德育课程安排过于单一 | 第28-29页 |
·德育内容考核过于片面 | 第29页 |
·德育评价有效性偏低原因分析 | 第29-31页 |
·评定内容存在滞后性、欠科学性 | 第29-30页 |
·德育受智育“硬指标”、德育“软指标”思想影响 | 第30-31页 |
第5章 按素质教育要求增强民办高校德育实效性的主要举措 | 第31-47页 |
·以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 第31-35页 |
·以素质教育的要求来准确定位德育目标 | 第31-32页 |
·对“问题学生”关心教育 | 第32-34页 |
·树立德育养成教育理念 | 第34-35页 |
·加强德育主体的职能,提高德育主体的素养 | 第35-38页 |
·德育队伍专兼结合,树立全员育人意识 | 第35-36页 |
·创新工作方法,进行积极引导 | 第36-37页 |
·加强自身素养,身教言传统一 | 第37-38页 |
·更新德育观念,增强德育内容的时效性 | 第38-42页 |
·由知识本位向生活本位转变 | 第38-40页 |
·加强各学科渗透,做到德育多样化 | 第40-41页 |
·以德育活动课程为依托,重视德育实践 | 第41-42页 |
·以素质教育的要求增强德育评价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 第42-47页 |
·运用科学依据确定评价标准 | 第42-44页 |
·要运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 | 第44-45页 |
·重视德育过程,避免形式主义 | 第45-47页 |
第6章 结语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录 | 第51-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