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市民”教育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引言第8-9页
1 绪论第9-18页
   ·核心概念的界定第9-10页
     ·城市化概念界定第9页
     ·“新市民”概念界定第9-10页
     ·“新市民”教育概念界定第10页
   ·相关研究及评述第10-16页
     ·关于城市化的研究第10-12页
     ·关于“新市民”的研究第12-13页
     ·关于市民化教育的研究第13-16页
   ·研究意义及方法第16-18页
     ·研究意义第16-17页
     ·研究方法第17-18页
2 城市化潮流与“新市民”教育崛起第18-25页
   ·城市化催动“新市民”教育兴起第18-20页
     ·城市工业化推进“新市民”教育第18-19页
     ·城市信息化凸显“新市民”教育第19页
     ·城市法治化呼唤“新市民”教育第19-20页
   ·城市化彰显“新市民”教育价值第20-22页
     ·“新市民”教育引领城市建设潮流第20-21页
     ·“新市民”教育优化城市人文环境第21页
     ·“新市民”教育勾勒城市发展蓝图第21-22页
   ·城市化昭示“新市民”教育未来第22-25页
     ·“新市民”教育应成为和谐型城市建设的核心要素第22-23页
     ·“新市民”教育应成为学习型城市构建的重要构成第23-24页
     ·“新市民”教育应成为创新型城市发展的必要环节第24-25页
3 城市化宏图与“新市民”教育蕴义第25-31页
   ·城市化创新“新市民”教育内涵第25-26页
     ·“新市民”教育的概念第25页
     ·“新市民”教育的内容第25-26页
   ·城市化凸显“新市民”教育目标第26-28页
     ·“新市民”教育总体目标第27页
     ·“新市民”教育阶段目标第27-28页
   ·城市化突出“新市民”教育功能第28-31页
     ·“新市民”教育促进城乡资源交流第28-29页
     ·“新市民”教育推动城乡技能互动第29-30页
     ·“新市民”教育增进城乡文化融合第30-31页
4 城市化进程与“新市民”教育现状第31-43页
   ·抽样过程简介第31-33页
     ·抽样总体的确定第31页
     ·调查样本的选择第31-32页
     ·样本的基本情况第32-33页
   ·“新市民”教育的进展和成就第33-35页
     ·“新市民学校”工作机构初步建立第33页
     ·“新市民学校”教师队伍逐步壮大第33-34页
     ·“新市民学校”管理体制日趋完善第34页
     ·“新市民教育”培训网络基本形成第34页
     ·“新市民学校”教学内容全面丰富第34-35页
   ·“新市民”教育的问题和不足第35-39页
     ·“新市民”教育宣传力度不够第35-36页
     ·“新市民”教育管理权限分散第36-37页
     ·“新市民”教育系统有待完善第37-39页
   ·“新市民”教育问题社会因素剖析第39-41页
     ·政府部门重项目轻评估第39-40页
     ·企业单位重效益轻培训第40页
     ·教育机构重任务轻效果第40-41页
   ·“新市民”教育问题自身因素剖析第41-43页
     ·客观上缺少开展“新市民”教育的环境第41页
     ·主观上存在阻碍“新市民”教育的观念第41-43页
5 城市化目标与“新市民”教育构架第43-50页
   ·“新市民”教育原则第43-44页
     ·实用性原则第43页
     ·社会性原则第43-44页
     ·前瞻性原则第44页
   ·“新市民”教育模式第44-47页
     ·“独立自主”的“新市民”教育办学方式第44-45页
     ·“灵活多变”的“新市民”教育组织形式第45-46页
     ·“权责分明”的“新市民”教育管理体制第46-47页
   ·“新市民”教育机制第47-50页
     ·“门路广开”的经费筹措机制第47-48页
     ·“以人为本”的制度保障机制第48-49页
     ·“多方参与”的评价反馈机制第49-50页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附录第54-58页
致谢第58-59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转型经济中我国初次分配不公正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南昌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研究